论语·10《乡党篇》
〔先秦〕
孔子于乡党,恂恂(1)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2)言,唯谨尔。
孔子在本乡的地方上显得很温和恭敬,像是不会说话的样子。但他在宗庙里、朝廷上,却很善于言辞,只是说得比较谨慎而已。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1)如也;与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君在(2),踧踖(3)如也,与与(4)如也。
孔子在上朝的时候,(国君还没有到来,)同下大夫说话,温和而快乐的样子;同上大夫说话,正直而公正的样子;国君已经来了,恭敬而心中不安的样子,但又仪态适中。
君召使摈(1),色勃如也(2),足躩(3)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4)如也。趋进,翼如也(5)。宾退,必复命曰: “宾不顾矣。”
国君召孔子去接待宾客,孔子脸色立即庄重起来,脚步也快起来,他向和他站在一起的人作揖,手向左或向右作揖,衣服前后摆动,却整齐不乱。快步走的时候,像鸟儿展开双翅一样。宾客走后,必定向君主回报说:“客人已经不回头张望了。”
入公门(1),鞠躬如(2)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3),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4)升堂 ,鞠躬如(2)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5),逞颜色(6),怡怡如(7)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
孔子走进朝廷的大门,谨慎而恭敬的样子,好像没有他的容身之地。站,他不站在门的中间;走,也不踩门坎。经过国君的座位时,他脸色立刻庄重起来,脚步也加快起来,说话也好像中气不足一样。提起衣服下摆向堂上走的时候,恭敬谨慎的样子,憋住气好像不呼吸一样。退出来,走下台阶,脸色便舒展开了,怡然自得的样子。走完了台阶,快快地向前走几步,姿态像鸟儿展翅一样。回到自己的位置,是恭敬而不安的样子。
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1)。勃如战色(2),足蹜蹜如有循。享礼(3),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
(孔子出使别的诸侯国,)拿着圭,恭敬谨慎,像是举不起来的样子。向上举时好像在作揖,放在下面时好像是给人递东西。脸色庄重得像战栗的样子,步子很小,好像沿着一条直线往前走。在举行赠送礼物的仪式时,显得和颜悦色。和国君举行私下会见的时候,更轻松愉快了。
君子不以绀緅饰(1)。红紫不以为亵服(2)。当暑,袗絺绤(3),必表而出之(4)。缁衣(5),羔裘(6);素衣,麑(7)裘;黄衣,狐裘。 亵裘长,短右袂(8)。必有寝衣(9),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10)。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11),必杀之(12)。羔裘(6)玄冠不 以吊。吉月(15),必朝服而朝。
君子不用深青透红或黑中透红的布镶边,不用红色或紫色的布做平常在家穿的衣服。夏天穿粗的或细的葛布单衣,但一定要套在内衣外面。黑色的羔羊皮袍,配黑色的罩衣。白色的鹿皮袍,配白色的罩衣。黄色的狐皮袍,配黄色的罩衣。平常在家穿的皮袍做得长一些,右边的袖子短一些。睡觉一定要有睡衣,要有一身半长。用狐貉的厚毛皮做坐垫。丧服期满,脱下丧服后,便佩带上各种各样的装饰品。如果不是礼服,一定要加以剪裁。不穿着黑色的羔羊皮袍和戴着黑色的帽子去吊丧。每月初一,一定要穿着礼服去朝拜君主。
齐,必有明衣(1),布。齐必变食(2),居必迁坐(3)。
斋戒沐浴的时候,一定要有浴衣,用布做的。斋戒的时候,一定要改变平常的饮食,居住也一定搬移地方,(不与妻妾同房)。
食不厌精,脍(1)不厌细。食饐(2)而餲(3),鱼馁(4)而肉败(5),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6),不食。不时(7),不食 。割不正(8),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9)。惟酒无量,不及乱(10)。沽酒市脯(11)不食。不撤姜食, 不多食。
粮食不嫌舂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粮食陈旧和变味了,鱼和肉腐烂了,都不吃。食物的颜色变了,不吃。气味变了,不吃。烹调不当,不吃。不时新的东西,不吃。肉切得不方正,不吃。佐料放得不适当,不吃。席上的肉虽多,但吃的量不超过米面的量。只有酒没有限制,但不喝醉。从市上买来的肉干和酒,不吃。每餐必须有姜,但也不多吃。
祭于公,不宿肉(1)。祭肉(2)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孔子参加国君祭祀典礼时分到的肉,不能留到第二天。祭祀用过的肉不超过三天。超过三天,就不吃了。
食不语,寝不言。
吃饭的时候不说话,睡觉的时候也不说话。
虽疏食菜羹,必祭,必齐如也。
即使是粗米饭蔬菜汤,吃饭前也要把它们取出一些来祭祖,而且表情要像斋戒时那样严肃恭敬。
席(1)不正,不坐。
席子放得不端正,不坐。
乡人饮酒(1),杖者(2)出,斯出矣。
行乡饮酒的礼仪结束后,(孔子)一定要等老年人先出去,然后自己才出去。
乡人傩(1),朝服而立于阼阶(2)。
乡里人举行迎神驱鬼的宗教仪式时,孔子总是穿着朝服站在东边的台阶上。
问(1)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2)。
(孔子)托人向在其他诸侯国的朋友问候送礼,便向受托者拜两次送行。
康子馈药(1),拜而受之(2)。曰:“丘未达,不敢尝(3)。”
季康子给孔子赠送药品,孔子拜谢之后接受了,说:“我对药性不了解,不敢尝。”
厩(1)焚。子退朝(2),曰:“伤人乎?”不问马(3)。
马棚失火烧掉了。孔子退朝回来,说:“伤人了吗?”不问马的情况怎么样。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1),必熟而荐(2)之。君赐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
国君赐给熟食,孔子一定摆正座席先尝一尝。国君赐给生肉,一定煮熟了,先给祖宗上供。国君赐给活物,一定要饲养起来。同国君一道吃饭,在国君举行饭前祭礼的时候,一定要先尝一尝。
疾,君视之,东首(1),加朝服,拖绅(2)。
孔子病了,国君来探视,他便头朝东躺着,身上盖上朝服,拖着大带子。
君命召,不俟驾行矣(1)。
国君召见(孔子),他不等车马驾好就先步行走去了。
入太庙,每事问。
先生走进太庙,遇见每件事,他都要问。
朋友(1)死,无所归,曰:“于我殡(2)。”
(孔子的)朋友死了,没有亲属负责敛埋,孔子说:“丧事由我来办吧。”
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朋友馈赠物品,即使是车马,不是祭肉,(孔子在接受时)也是不拜的。
寝不尸(1),居不客。
(孔子)睡觉不像死尸一样挺着,平日家居也不像作客或接待客人时那样庄重严肃。
见齐衰(1)者,虽狎(2),必变。见冕者与瞽者(3),虽亵(4),必以貌。凶服(5)者式(6)之。式(6)负版者(7)。有盛馔(8),必变色而作(9)。迅 雷风烈必变。
(孔子)看见穿丧服的人,即使是关系很亲密的,也一定要把态度变得严肃起来。看见当官的和盲人,即使是常在一起的,也一定要有礼貌。在乘车时遇见穿丧服的人,便俯伏在车前横木上(以示同情)。遇见背负国家图籍的人,也这样做(以示敬意)。(作客时,)如果有丰盛的筵席,就神色一变,并站起来致谢。遇见迅雷大风,一定要改变神色(以示对上天的敬畏)。
升车,必正立,执绥(1)。车中,不内顾(2),不疾言(3),不亲指(4)。
上车时,一定先直立站好,然后拉着扶手带上车。在车上,不回头,不高声说话,不用自己的手指指点点。
色斯举矣(1),翔而后集(2)。曰:“山梁雌雉(3),时哉时哉(4)!”子路共(5)之,三嗅而作(6)。
孔子在山谷中行走,看见一群野鸡在那儿飞,孔子神色动了一下,野鸡飞翔了一阵落在树上。孔子说:“这些山梁上的母野鸡,得其时呀!得其时呀!”子路向他们拱拱手,野鸡便叫了几声飞走了。
小提示:孔子《论语·10《乡党篇》》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本篇共27章,集中记载了孔子的容色言动、衣食住行,颂扬孔子是个一举一动都符合礼的正人君子。例如孔子在面见国君时、面见大夫时的态度;他出入于公门和出使别国时的表现,都显示出正直、仁德的品格。
本篇中还记载了孔子日常生活的一些侧面,为人们全面了解孔子、研究孔子,提供了生动的素材。
相关诗词
-
世说新语·贤媛第十九
陈婴者,东阳人。少脩德行,箸称乡党。秦末大乱,东阳人欲奉婴为主,母曰:“不可!自我为汝家妇,少见贫贱,一旦富贵,不祥!不如以兵属人:事成,少受其利;不成,祸...
-
番客篇
...足偿。忽然见斗锡,真乃无尽藏。有如穷秀才,得意挂金榜。沈沈积青曾,未知若干丈。百万一紫标,多少聚钱缿。曷鼻土色人,此乃吾乡党。南方宜草木,所种尽沃壤。椰子树千行,丁香花四放。豆蔻与胡椒,岁岁收丰穰。一亩值十钟,往往过所望。担粪纵馀臭,马牛用谷量...
-
论语绝句一百首·其十四
朽固难雕粪莫圬,于予材美亦何诛。欲令顾此深为戒,言语之科首宰予。
-
文心雕龙·论说
...者,伦也;伦理无爽,则圣意不坠。昔仲尼微言,门人追记,故抑其经目,称为《论语》。盖群论立名,始于兹矣。自《论语》以前,经无“论”字。《六韬》二论,后人追题乎!详观论体,条流多品∶陈政则与议说合契,释经则与传注参体,辨史则与赞评齐行,铨文则与叙引共纪。故议者宜言,说...
-
论语绝句一百首·其二十二
孔子于仁论不违,回心三月亦如之。不违乃是回心事,心事如何子得知。
-
论语绝句一百首·其九十七
看来桀溺与长沮,固是其言太阔疏。若论耰锄全不顾,这般风味亦难如。
-
论语绝句一百首·其九十六
宣尼颇意在斯人,故尔令由去问津。大是斯人能会意,知津此语亦为真。
-
论语绝句一百首·其八十六
扬雄苦作艰深语,曹操空嗟幼妇词。晚悟师言达而已,不须此外更支离。
-
论语绝句一百首·其八十五
参闻吾道无心语,只在当时一唯间。多学反嗟疑子贡,望云犹隔数重关。
-
论语绝句一百首·其八十四
于时穷达何须较,在我行藏未易论。子路不知方愠见,更疑力学到师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