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潼关
〔唐〕
崤函(1)称地险,襟带(2)壮两京(3)。
人常说崤函地势险要,放眼望去两座京城就环绕在如襟带的地形中。
霜峰(1)直临道,冰河(2)曲绕城。
土塬之上已是白雪皑皑,冰冻的黄河绕过潼关古城。
古木参差(1)影,寒猿断续声。
道路两旁的古木林高高低低,猿猴的啼叫声连绵不绝。
冠盖(1)往来合(2),风尘朝夕惊(3)。
潼关往来的车马从不停息,路面上风尘滚滚。
高谈先马度(1),伪晓预鸡鸣(2)。
公孙龙骑白马通过争辩过函谷关,孟尝君门客假作鸡鸣骗开函谷关。
弃繻怀远志(1),封泥负壮情(2)。
好男儿就该有弃繻赴边疆的远大志向,好男儿就该有为朝廷据守边关的壮志豪情。
别有真人气(1),安知(2)名不名。
老子在《道德经》中所阐述的道理,又有几个人能够讲说明白呢?
小提示:李世民《入潼关》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入潼关》是唐太宗李世民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先从潼关的地理形势和地位写起,接着写入潼关时的所见和所闻,最后又联想到诸多古代名士入关和出关时的所作所为,赞赏他们的奇才和豪志,从而抒发了诗人想干一番事业的英雄气概。这首诗写现实和咏古相结合,借咏古而抒情,显得质朴浑厚。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创作背景
唐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太宗李世民欲封禅泰山,行至洛阳后,在夏六月,有星孛于太微(即有彗星出现),太宗以为不祥,遂停封禅,至冬日方返。这首诗就作在入潼关时,叙写了在冬日入潼关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抒发了诗人的毫迈气概。
相关诗词
-
潼关
风陵堆口净风埃,马首鸣蝉树树哀。云入中条将雨去,人随返照过关来。此间浩劫纷难问,无际洪荒郁不开。三晋二崤相向晚,侧身天地一衔杯。
-
登潼关城楼
歇马维芳树,登楼雨正晴。河流当晋曲,山势入秦平。浪打关门险,砂浮驿路明。西京多事日,不见弃繻生。
-
闻朱明虹改潼关之命
梁园白雪赋新裁,又报函关紫气回。万里风云凭指驭,三秦豪杰入招猍。共看剑色封鲸观,不说箫声到凤台。太白西头元鸟道,衔书早晚益州来。
-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
出潼关
重门随地险,一径入天开。华岳眼前尽,黄河脚底来。飞轩何满路,丹陛正求才。独我疏慵质,飘然又此回。
-
留别
西入潼关路,何时更盍簪。年来人事改,老去鬓毛侵。花染离筵泪,葵倾报国心。龙潭千尺水,不似别情深。
-
忆潼关
洞壑双扉入到初,似从深阱睹高墟。天开白日临军国,山夹黄河护帝居。隋炀远游宜不反,奉春长策竟何如。须知皇汉能扃鐍,延得年过四百馀。
-
秋日寓怀
海上生涯一钓舟,偶因名利事淹留。旅涂谁见客青眼,故国几多人白头。霁色满川明水驿,蝉声落日隐城楼。如何未尽此行役,西入潼关云木秋。
-
满庭芳·和人潼关
...秦百二重城。危楼千尺,刁斗静无声。落日红旗半卷,秋风急、牧马悲鸣。闲凭吊,兴亡满眼,衰草汉诸陵。泥丸封未得,渔阳鼙鼓,响入华清。早平安烽火,不到西京。自古王公设险,终难恃、带砺之形。何年月,铲平斥堠,如掌看春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