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乐·稚柳苏晴

周邦彦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稚柳(1)苏晴(2)故溪(3)(4)雨,川迥(5)未觉春(6)驼褐(7)寒侵,正怜初日(8)轻阴(9)抵死(10)(11)遮。叹事逐孤鸿(12)尽去,身与塘蒲(13)共晚,争知(14)向此(15),征途迢递(16)伫立(17)尘沙。追念朱颜翠发(18),曾到处、故地使人(19)

柳才甦(sū)、雨方停,川流悠悠远去,不觉春天已徐徐到来。稚柳在雨中苏醒,春寒料峭,春意无多,冷暖不定。稚柳刚披上一层轻柔的绿纱,那老枝上自然还带着雪袭霜欺的痕迹驼褐色,初阳的微温还被浅浅的树荫遮挡,令人爱怜的初春的太阳,刚刚洒放出一些温暖,便被浅浅的树荫拚死遮挡。四十年来经历的人情世事,皆已随秋去春来的孤鸿疾飞而去,自身也与塘中的蒲苇一齐衰老枯黄,怎能知道将要去的地方前途如何,长久地沉思着站立在平坦的沙岸,追忆四十年前还是朱颜乌发的翩翩少年的时候,曾经游过的地方,这次重来令人思绪万千。

道连三楚(1),天低四野,乔木(2)依前(3),临路欹斜(4),重慕想(5)东陵晦迹(6)彭泽归来(7),左右琴书自乐,松菊相依,何况风流鬓未华(8)。多谢故人,亲驰郑驿(9)时倒融尊(10)劝此淹留(11),共过芳时(12)(13)倦客(14)思家。

天似穹庐、四野处地天相衔,高大的乔木依然如四十年前,然而如今自己举足要踏上前方征途的时候,却是心境很不平静,时间变迁,重游故地,但人的心境迥然不同。追求和向往又在心底翻腾,羡慕像东陵侯召平与彭泽令陶渊明一样韬影晦迹、鄙视功名归隐林下的生活;以琴、书自娱,闲时依松赏菊,何况自己精力尚沛、两鬓尚无白发。由衷感谢当年的故交好友,他们亲来我下榻处,为我接风,邀我宴饮,执壶把盏,热情留我共同度过百花即将吐艳争芳的春天。故人的殷勤挽留反而让我这个疲倦无比的游子盼望着返家。

小提示:周邦彦《西平乐·稚柳苏晴》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西平乐·稚柳苏晴》是北宋词人周邦彦所著的一首词,该词写了词人四十年前游览汴京,现在再次重游时的感慨之情。全词总结了自己的一生,带有无限怅惘的感情。

创作背景

《西平乐·稚柳苏晴》该词作于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正月二十六日,周邦彦六十六岁。是早八月词人去世,该词乃周作中的绝笔。元丰二年(即序中的元丰初)朝廷下诏增加太学生名额,二十四岁的周邦彦得以入京游学。宣和二年,周邦彦六个五岁,由知顺昌府(今安徽阜阳)改知处州,不久改为提举南京(今河南商丘)鸿庆宫。因这种外祠官是可以听便外州居住的,故周邦彦先向南回杭州老家,归家时,方腊起义军已攻下杭州,他旋即北上渡江,于宣和三年正月到达扬州,下旬经天长(今安徽天长县)西上。因系四十年前旧游处,故称“故地”。词人“感念岁月,偶成此词”,透露了一种飘零州县、垂老奔波、凄然伤痛的情调。

周邦彦

周邦彦

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集大成者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官历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