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浦莲近拍·中山县圃姑射亭避暑作
〔宋〕
新篁(1)摇动翠葆(2),曲径通深窈(3)。夏果收新脆(4),金丸(5)落,惊飞鸟。浓霭(6)迷岸草。蛙声闹,骤雨鸣池沼(7)。
新竹摇动着它是枝叶,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往园林的深幽处。去收取果香四溢的新鲜脆嫩的果实了,金黄色的果实下落,惊起飞鸟。浓厚的雾气,岸边的青草,池中的青蛙。池塘蛙声的喧闹,和夏季常见的骤雨连在一起,令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
水亭小。浮萍破处(1),帘花檐影颠倒。纶巾(2)羽扇(3),困卧北窗清晓(4)。屏里吴山(5)梦自到。惊觉,依然身在江表(6)。
水亭很小,浮萍破损的地方,门前帘花,屋檐檐影颠倒了过来。他也和古代许多士大夫文人一样,在仕途不得意时,总是想归故乡。他因屏上所画吴山而联想到故乡山水,不觉在“困卧”中梦游故乡。只有在梦游中才“梦里不知身是客。”可以获得梦幻中的暂时慰藉。但梦是虚幻的,一觉来,依然面对令人厌倦的现实。
小提示:周邦彦《隔浦莲近拍·中山县圃姑射亭避暑作》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隔浦莲近拍·中山县圃姑射亭避暑作》是宋代词人周邦彦所作的一首词,此词描写了美好有趣的中山县圃姑射亭的住所及环境,表达了作者面对美景尚且不留恋而有江表作客之感,寄寓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全词用笔纵横交错,富于变化,富于空间感,“抚写物态,曲尽其妙”,为寓情于景的佳作。
- 作品出处清真词
- 文学体裁词
- 词牌名称隔浦莲近拍
- 创作年代北宋
创作背景
《隔浦莲近拍·中山县圃姑射亭避暑作》此调标题为“中山县圃姑射亭避暑作”,中山县距江苏省溧水县不远,周邦彦于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春至绍圣三年(1096年)曾任江苏溧水令。此词当是作于此时。毛晋汲古阁本《片玉集》前载有宋代强焕序云:“溧水为负山之邑,……有亭曰‘姑射’,有堂曰‘萧闲’,皆取神仙中事,揭而名之,可以想象其襟抱之不凡,而又睹新绿之池,隔浦之莲,依然在目。”郑文焯《清真词校后录要》谓“当属元祐癸酉(1093)官溧邑所作。”
相关诗词
-
隔浦莲·咏白莲
凉秋湖上过雨。作意回商素。暗绿翻轻盖,萧然姑射俦侣。妆脸宜淡伫。红衣妒。步袜淩波去。异香度。天教占断,风汀月浦烟渚。纤尘不到,梦绕玉壶清处。多少芳心待怨诉。无语。飞来一片鸥鹭。
-
秋日过宛平县学坐射亭观梅子荷花
旧日曾闻都水监,明时已属泮宫祠。水通窊地生荷叶,门倚回堤出柳枝。桥外行人看习射,座隅童子解歌诗。晚凉云锦偏留客,不记归来马上迟。
-
隔浦莲·会老香堂,和美成
扇荷偷换羽葆。院宇人声窈。独步亭皋下,阑干并、栖幽鸟。新雨抽嫩草。檐花闹。一片萍铺沼。燕雏小。书空底事,那堪手版持倒。今来古往,几见北邙人晓。乡号无何但...
-
隔浦莲·和叶编修士则韵
兰桡环城数叠。雾雨侵帘箔。翠竹交苍树,幽鸟声声如答。苇岸游绿鸭。暮山合。天际浓云罨。水周匝。提携一醉,浊贤清圣欢洽。瀛洲美景,尽道东南都压。今日愁颜回笑颊。飞屧。且将萱草归插。
-
雨中山行至松风亭忽澄霁
烟雨千峰拥髻鬟,忽看青嶂白云间。卷藏破墨营丘笔,却展将军著色山。
-
月中炬火发仙山驿小睡射亭五首·其五
轿中兀得软如痴,逢店投床片子时。睡觉不知天晓未,半窗花影木犀枝。
-
月中炬火发仙山驿小睡射亭五首·其四
长庚初让月先行,不料姮娥也世情。趣驾冰轮渡银浦,乱抛玉李掷长庚。
-
月中炬火发仙山驿小睡射亭五首·其二
踏月何销秉炬行,也防月落未天明。果然留下长庚去,更赚行人作晓星。
-
月中炬火发仙山驿小睡射亭五首·其三
月轮已落尚残光,一似西山没夕阳。次第长庚都落去,日华犹未出扶桑。
-
月中炬火发仙山驿小睡射亭五首·其一
道是宵征即晓光,若言明发未朝阳。月华露气山兼水,享尽人间第一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