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诗
〔五代〕
永念难消释,孤怀痛自嗟。
丧子之痛难以释怀,但是爱妻现在重病在床怎忍再让地承受打击,就让我一人承受这痛苦吧。
雨深秋寂莫,愁引(1)病增加。
深秋时节阴雨靠靠,分外冷清孤寂。这样愁苦的心情,怎能减轻我的病痛呢?
咽绝风前思,昏朦(1)眼上花。
伫立风中,更加哽咽悲哀,眼前一片昏暗述茫,甚至连深秋的残花也模不清。
空王(1)应念(2)我,穷子(3)正迷家(4)。
我的灵魂饱受苦痛煎熬,我佛慈悲,请为我指引宁静的归处吧!
小提示:李煜《悼诗》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悼诗》是五代十国南唐后主李煜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是李煜为悼念幼子仲宣早夭而作。诗歌开头点明对亡子的思念始终难以消除,而这种思念又只能一个人默默承受。接下来四句继续细写这种愁苦,特地渲染了一个增悲添愁的环境。最后想到的是宗教的救赎。全诗情感真挚,凄恻感人。
- 作品别称悼幼子瑞保
- 作品出处李煜全集
- 文学体裁五言律诗
- 创作年代964年10月
创作背景
《悼诗》此作又名“悼幼子瑞保”。李煜次子仲宣,小字瑞保,三岁时受封宣城郡公,死后追封为岐王。瑞保是李煜与大周后的次子,生于公元961年,正是李煜即位的当年。陆游《南唐书》卷十六记载:“宋乾德二年,仲宣才四岁。日,戏佛像前,有大琉璃灯为猫触堕地,哗然作声,仲宣因惊痫得疾,竟卒。”时间据《岐王墓志铭》是在这一年的冬十月二日。此时,大周后正卧病在床,势将不起。这首诗亦见于宋马令《南唐书》卷七《宗室传》:“初,仲宣卒,后主哀甚,然恐重伤昭惠,常默坐饮泣而已,因为诗以写志云云。”时年28岁的李煜几乎被丧失爱子的剧痛完全打倒,却忧心引起大周后大恸而加剧病情,强力独自撑持,不能尽情宣泄悲痛。马令《南唐书》卷三又载:“时昭惠病剧,后主恐重伤其意默坐饮泣,因为诗以写志,吟咏数四,左右为之泣下。
相关诗词
-
谢施云溪寄诗
折得桂花三数枝,云溪又寄几篇诗。诗香入在花香里,韵似龙涎火暖时。
-
往年一士夫劝勿作诗作此以晓之·其五
罪人岂是好吟诗,诗是罪人自得时。独咏一声心已解,此身此罪正相宜。
-
游金山寺僧官出纸索书遂以四句破俗并写唐宋诗数首云
游遍金山寺,都无一句诗。诗中写不尽,只许此心知。
-
论诗·其五
诗仙诗鬼又诗囚,去取多偏各有由。奇想都能凭己出,雄词何必与人犹。直探学海无量底,便立骚坛最上头。触手生春皆妙谛,翻新花样也风流。
-
师邵出意作纶竿于墙上以便递诗名曰诗钓首倡一篇词意兼美依韵奉酬
巧心文思孰兼长,诗钓诗成又几章。千里浮沈谢江路,一竿风月共邻墙。君如缘木求鲂鲤,我正怀砖想佩璜。毕竟两无名利念,五湖烟水旧同乡。
-
光宗皇帝待月诗御书赞
疏篁阴阴,长松矫矫。苔静云閒,山清月皎。乐以心会,兴因天随。以诗观诗,是谓管窥。
-
过南安接孟使君辞警策多矣复承遣诗追惠遂足度岭所赋梅还谢万一
...北枝能几何,春早春迟差尔多。我来幸未全失策,南枝早退不留迹。北枝晚出犹弄色,惊见北枝问南枝。寒香羞受时辈知,随清风入孟郊诗。诗之视梅类高致,孟之视诗浑细事。至大至刚浩然气,其诗拔我尘埃馀。其气充我情性初,吾自觉吾非故吾。
-
陈艺林世交持其尊甫补松世丈溪山无尽图索题,题卷中有先人七古诗,伏读数过,凄然有作
...息,望云不见颜不开。片片飞入溪山里,欲断复连情难已。断时惆怅隔人间,连则风尘绾故里。我后君生三十年,旧雨新雨感从前。索题诗句辞未可,题不敢题思渺然。相思何在渺难语,恍惚重桂堂前处。父执父书两莫分,如闻所言吾语汝。吁嗟乎,一卷中见雷陈交,画兮...
-
悼亡六首·其一
伤哉一病误庸医,绝鲜灵丹补救之。从此闺闱无益友,不堪卒读悼亡诗。
-
恭和御制和侍郎沈德潜纪恩诗四首元韵·其四
宫帛携归映绿萝,紫团如凤尾婆娑。衔恩长矢瞻云日,养素无须赋轴薖。雅会重寻夸洛社,新诗频咏应渔歌。遥知每饭难忘处,清梦时时到禁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