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防江卒六首·其一
〔宋〕
陌上行人甲在身,营中少妇泪痕新。
身上穿着铠甲的征人在路上跋涉,心中想着家中的亲人眼角又有了泪痕。
边城柳色连天碧,何必家山(1)始有春。
边城周围杨柳依依,连天一片碧绿色,为什么一定只有家乡才有春天呢。
小提示:刘克庄《赠防江卒六首·其一》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赠防江卒六首》是宋代诗人刘克庄创作的一组诗。这六首诗约作于宋金嘉定和议签订前后。组诗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戍边士卒思念家乡亲人的愁苦以及他们在声声慨叹中衰老的悲剧心理,生动逼真地描写了战争的残酷,揭露了将帅的昏庸无能,对戍边士卒的悲惨命运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全诗写得深沉激壮,发人深省。
- 作品出处全宋诗
-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 创作年代南宋
创作背景
这组诗共六首,当作于宋宁宗嘉定十七年(1224)宋金嘉定和议前后。南宋与金,以淮水为界,因此江淮之间实为抵御金兵的前线,保卫京城的屏障。从嘉泰四年(1204)宋韩侂胄定议伐金,一直到嘉定十七年(1224)宋金议和,这二十年中,双方经常发生战争,互有胜负。韩侂胄在军事条件准备得很不充分的情况下,举兵北伐以致被金兵反扑过来,直到江边。诗人刘克庄激于爱国热情,对边境情况以及国家在军事方面存在的危机非常担心,《赠防江卒六首》正是在这样的心情下写成的。诗中“居深禁”的“明时颇牧”,可能就是指的这位权臣。
刘克庄写这组诗的目的恐怕正如杜甫《诸将》中所说的“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因此题曰“赠防江卒”,实是赠守边将,希望他们幡然悔悟,加强边防,抗击敌人,做一个周瑜谢安式的将领,打一场赤壁、淝水之战似的胜仗。
相关诗词
-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其一○八
杨岐栗棘蓬,吞著碍喉咙。东山铁馂馅,浑崙苦磝磝。诸人若要省力,不如参一个平实。楚王渡江得萍实。大如斗,赤如日,剖而食之甜如蜜。
-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其一一三
绿水青山,红尘闹市。一大藏教,满眼满耳。这里有人拣辨得出,入则个个归元,出则无无不是。
-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其一一六
一年十二月,是腊月年尾。腊月三十日,过了三之二。雪峰昼里夜里,波波挈挈,手不释杓,脚不离地,理会甚底。
-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其一一八
马师一喝大雄峰,直得三日双耳聋。今日松山聋更甚,半年不复闻鼓钟。依俙钝铁,彷佛顽铜。只好投之火聚中,火馀烜赫地通红。几多错认,鸟啼月落,煜煜晓星明向东。
-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其一二四
鼓报四更,地摇六震。火焰为三世诸佛说法,三世诸佛立地听。虚空有尽,大道无穷。穷则变,变则通。信手拈将茎草插,琼楼玉殿凌苍穹。
-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其一三○
夏令更新,春归奏勋。秧田铺翠,麦陇翻云。日犹舒暖,风已来熏。目击道存如不委,更饶一喝主宾分。
-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其一○五
入理深谈,语非语,默非默。量材补职,武是武,文是文。用舍临时,剸裁在我。只如将丈六金身作一茎草用,将一茎草作丈六金身用。寰中天子敕,塞外将军令。
-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其一一九
天门一合,十方无路。似海之深,如山之固。如何造入,步。
-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其一二二
走尽四天下,只在一尘中。不离一尘中,周遍四天下。不是神通,亦非力假。有人知得著落,许你入妙喜世界,是不动如来。其或未然,一任钻龟打瓦。
-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其一三一
秋风清,秋月白,秋水共长天一色。不是心外境,亦非目前法。可中一见便知归,平步广寒攀桂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