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孙正之序
〔宋〕
时然而然(2),众人(3)也;己然而然(4),君子(5)也。己然而然(4),非私己(6)也,圣人之道(7)在焉尔(8)。
当下流行什么就认为什么是对的,这种人是普通人;自己认为对的就坚持己见,这种人是君子。坚持自己的见解,并不是自私自负的表现,是因为圣人之道在里面。
夫君子有穷苦颠跌(1),不肯一失诎(2)己以从(3)时者,不以时胜道(4)也。故其得志於君,则变时(5)而之道,若反手然,彼其术(6)素修而志素定也。时乎杨、墨,己不然者,孟轲(7)氏而已;时乎释、老(8),己不然者,韩愈(9)氏而已。如孟、韩者,可谓术(6)修而志素定也,不以时胜道(4)也。惜也不得志於君,使真儒之效(10)不白(11)於当世,然其於众人也卓矣。呜呼!予观今之世,圆冠(12)峨如(13),大裙(14)襜如(15),坐而尧(16)言,起而舜(17)趋,不以孟、韩为心者,果异於众人乎?
君子在穷困苦难、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不肯随波逐流,顺从时俗,不因时俗而伤害原则。所以,他在受到君王的重用时,可以轻而易举地改变时俗使它符合圣人之道。这是因为他在才学方面早有准备,而他的的志向也早就确定了。时代流行杨朱、墨子的学说,认为这些学说不对的,只有信奉孟子学说的人;时代流行佛家及老庄学说,认为这些学说不对的,只有信奉韩愈学说的人。像信奉孟、韩学说的人,可以算得上学术修养深而且志向坚定了,不因为时尚流向的而放弃自己信奉的真理。可惜不被君主信任,使的真正的儒家学说不在当世盛行,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他们已经很杰出了。唉!我看现在的世道,带着高高的儒家帽子,穿着宽大的学者服装,坐下来就谈论尧的语录,站起来就模仿舜的动作,却不以孟、韩学说为本,和普通人有什么区别呢?
予官於扬(1),得友曰孙正之。正之行古之道,又善为古文,予知其能以孟、韩之心为心而不已(8)者也。夫越(2)人之望燕(3),为绝域(4)也。北辕(5)而首(6)之,苟(7)不已(8),无不至。孟、韩之道去(9)吾党(10),岂若越(2)人之望燕(3)哉?以正之之不已(8),而不至焉,予未之信也。一日得志於吾君,而真儒之效不白於当世,予亦未之信也。
我在扬州做官,交了个朋友叫孙正之。他奉行古人的学问,又擅长写古文,我知道他能够以孟、韩学说为本而不动摇。越地的人看燕地,觉得那是绝远的地方,但是只要驾着马车向北出发,只要不停,肯定能走到。孟子、韩愈的学说和我们的距离,怎么能和越地人看燕地的距离相比呢?凭借孙正之的求学不止,如果学不到孟、韩的学问,我不相信。如果有一天他得到君主的重视,而真正的儒家学说不在当时盛行起来,我也不相信。
正之之兄官於温(1),奉其亲以行,将从之,先为言以处予(2)。子欲默,安得而默也?庆历二年闰九月十一日,送之,云尔(3)。
孙正之的哥哥在温州做官,带着他们的父母上的任,正之也将要跟着去,先告诉了我征询我的意见。我打算沉默,沉默得了吗?庆历二年闰九月十一日写下这篇文章送给他。
小提示:王安石《送孙正之序》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送孙正之序》北宋文学家王安石于庆历二年(1042年)所作的一篇散文。文章将君子与众人,圣人之道与时俗好恶对照来写,并列举孟轲、韩愈的事例,引用越人望燕的比喻,联系正之的立身行事,由面到点,步步深入地进行论析。作者将褒贬的对象,抒发的感情,阐明的道理,都表达得鞭辟入里,引人入胜。
- 创作年代北宋
创作背景
《送孙正之序》作于庆历二年(1042年),时作者初登仕途,在扬州任签书准南节度判官。作者在扬州认识孙侔并成为好友,时孙正之随母兄赴温,作者于是写下这篇赠别文。
相关诗词
-
孙子兵法·兵势篇
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鬥众如鬥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
-
孙子兵法·谋攻篇
...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
-
孙子兵法·作战篇
...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军罢马,甲胄矢弩,戟楯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萁秆一石,当吾二十石。故杀敌...
-
孙子兵法·始计篇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将...
-
孙子兵法·九地篇
...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齐勇若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帅与...
-
二孙女帖
羲之顿首,二孙女不育,伤夭命,痛之缠心,不能已已。哀悼切心。岂图十日之中,二孙殁,如何。羲之顿首。
-
己酉送两弟正之立之赴试
秋水芙蓉映绿衫,殷勤送尔到江潭。
-
癸卯送仲弟正之赴试
偶因今日送行处,尚忆当年听鹿鸣。
-
送道彦之虎林
昔年湖上采芙蓉,曾踏吴山第一峰。今日两高秋正远,不堪双屐晚相从。天清桂子吹黄雪,雨过江潮起白龙。君到六和孤塔下,题诗应破紫苔封。
-
送宋前之赴调
东冈送终毕,北堂待荣养。短棰跨羸驴,西风吹祖帐。玉盘堆鲙缕,金船倒新酿。劝君当勇去,回首勿悽怆。胸中五千卷,立事须少壮。扬名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