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赋
〔宋〕
欧阳子方(1)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2)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3),忽奔腾而砰湃(4),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5),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6)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欧阳先生(欧阳修自称)夜里正在读书,(忽然)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心里不禁悚然。他一听,惊道:“奇怪啊!”这声音初听时像淅淅沥沥的雨声,其中还夹杂着萧萧飒飒的风吹树木声,然后忽然变得汹涌澎湃起来,像是江河夜间波涛突起、风雨骤然而至。碰到物体上发出铿锵之声,又好像金属撞击的声音,再(仔细)听,又像衔枚奔走去袭击敌人的军队,听不到任何号令声,只听见有人马行进的声音。
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
(于是)我对童子说:“这是什么声音?你出去看看。”
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1)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童子回答说:“月色皎皎、星光灿烂、浩瀚银河、高悬中天,四下里没有人的声音,那声音是从树林间传来的。”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1)也:其色惨淡(2),烟霏云敛(3);其容清明,天高日晶(4);其气栗冽(5),砭(6)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7)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8)之余烈(9)。
我叹道:“唉,可悲啊!这就是秋声呀,它为何而来呢(它怎么突然就来了呢)?大概是那秋天的样子,它的色调暗淡、烟飞云收;它的形貌清新明净、天空高远、日色明亮;它的气候寒冷、刺人肌骨;它的意境寂寞冷落,没有生气、川流寂静、山林空旷。所以它发出的声音时而凄凄切切,呼号发生迅猛,不可遏止。绿草浓密丰美,争相繁茂,树木青翠茂盛而使人快乐。然而,一旦秋风吹起,拂过草地,草就要变色;掠过森林,树就要落叶。它能折断枝叶、凋落花草,使树木凋零的原因,便是一种构成天地万物的混然之气(秋气)的余威。
夫秋,刑官(1)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秋天是刑官执法的季节,它在季节上说属于阴;秋天又是兵器和用兵的象征,在五行上属于金。这就是常说的天地之严凝之气,它常常以肃杀为意志。自然对于万物,是要它们在春天生长,在秋天结实。所以,秋天在音乐的五声中又属商声。商声是西方之声,夷则是七月的曲律之名。商,也就是‘伤’的意思,万物衰老了,都会悲伤。夷,是杀戮的意思,草木过了繁盛期就应该衰亡。”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1)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2)然丹者为槁木,黟然(3)黑者为星星(4)。奈何(5)以非金石之质(6),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7),亦何恨乎秋声!”
“唉!草木是无情之物,尚有衰败零落之时。人为动物,在万物中又最有灵性,无穷无尽的忧虑煎熬他的心绪,无数琐碎烦恼的事来劳累他的身体。只要内心被外物触动,就一定会动摇他的精神。更何况常常思考自己的力量所做不到的事情,忧虑自己的智慧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自然会使他红润的面色变得苍老枯槁,乌黑的头发(壮年)变得鬓发花白(年老)。(既然这样,)为什么却要以并非金石的肌体,去像草木那样争一时的荣盛呢?(人)应当仔细考虑究竟是谁给自己带来了这么多残害,又何必去怨恨这秋声呢?”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书童没有应答,低头沉沉睡去。只听得四壁虫鸣唧唧,像在附和我的叹息。
小提示:欧阳修《秋声赋》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秋声赋》是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的辞赋作品。此赋作于宋仁宗嘉祐四年秋,欧阳修时年五十三岁,虽身居高位,然有感于宦海沉浮,政治改革艰难,故心情苦闷,乃以“悲秋”为主题,抒发人生的苦闷与感叹。全文以“秋声”为引子,抒发草木被风摧折的悲凉,延及更容易被忧愁困思所侵袭的人,感叹“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也是作者自己对人生不易的体悟。全文立意新颖,语言清丽,章法多变,熔写景、抒情、记事、议论为一炉,显示出文赋自由挥洒的韵致。
创作背景
《秋声赋》此赋写于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时作者五十三岁。作者晚年虽仕途已入顺境,身居高位,但长期的政治斗争也使他看到了世事的复杂,逐渐淡于名利。他回首往事,屡次遭贬内心隐痛难消,面对朝廷内外的污浊、黑暗,眼见国家日益衰弱,改革又无望,不免产生郁闷心情。对政治和社会时局心情郁结,对人生短暂、大化无情感伤于怀,让作者此时处于不知如何作为的苦闷时期。所以他对秋天的季节感受特别敏感,《秋声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相关诗词
-
砌下杂英秋色烂然造物者之无尽藏也点笔成什亦兴之所托云耳·其二
繁英有艳却无名,晚韵寒芳分各荣。叶底语虫相应荅,满前秋色复秋声。
-
声声慢·秋声仿竹山
萧萧飒飒,惨惨凄凄,飞来何处秋声。似雨还风,梧桐叶底寻声。香老豆花篱角,怕吟蛩、絮出秋声。蕉窗畔,漏疏灯一点,微逗书声。惊起惺忪茶梦,是相如病渴,炉沸泉声。片月长安,万家同捣衣声。今夜板桥霜冷,唤行人、野店鸡声。荒城外,听鸣笳、寒杂漏声。
-
声声慢·秋声淅沥
秋声淅沥,楚棹吴鞭,相逢易老颜色。桐竹鸣骚音韵,水云空觅。炎凉自今自古,信浮生、有谁禁得。漫回首,问黄花还念,故人犹客。莫管红香狼籍。兰蕙冷,偏他露知霜识。木落山空心事,对秋明白。征衣暗尘易染,算江湖、随人宽窄。正无据,看寒蟾、飞上暮碧。
-
八声甘州·净社拈题雨声限韵
怪今宵到耳倍凄凉,春声变秋声。是劳人羁绪,啼妆远别,寻梦难成。响逗檐花落处,晕冷逼愁镫。隔雨红楼迥,欹枕江城。十载关河尘土,几素心剪烛,潇晦鸡鸣。带...
-
声声慢·秋声用蒋竹山体
雁外关河,蛩边院宇,和思念领略秋声。残照霜芜,疏林尚剩蝉声。流年暗中偷换,漫催成一片砧声。龙城远,想西风铁马,鼓角边声。回首故园三径,记松阴暝翠,夜涌涛声。老屋灯幽,等闲抛却书声。天涯独欹倦枕,把闲愁分付江声。愁未了,上吴船,又听雨声。
-
声声慢·秋声仿竹山
远雁悲鸣,哀蝉暗咽,销魂齐作秋声。画角城头,斜阳冷带鸦声。怕听荒村落叶,近黄昏、古寺钟声。长亭外,有粘天衰草,响送车声。漫向门前问卜,但计程窗下,敲断钗声。檐铁铮琮,小楼前后风声。邻家又催刀尺,捣寒衣、一片砧声。黄花瘦,捲帘人、微褪钏声。
-
声声慢·阑腰过酒
阑腰过酒,帘额遮香,窗开八面珑玲。节近重阳,楼高飞上秋声。无多几株松竹,绿阴撩乱新晴。题襟好,算征尘暂洗,诗思难清。海上青琴自抚,问知音何处,沦落狂名。今夕尊前,匆匆莫忘鸥盟。...
-
浪淘沙·酒后感秋
一曲倚铜琶。浊酒能赊。醉来才卷绿窗纱。不听秋声吹落叶,忘却天涯。琴剑负年华。鬓影空嗟。思量佳节近黄花。海燕别人何处去,一样无家。
-
金缕曲·癸酉秋出都述怀有赋
我又南行矣!笑今年、鸾飘凤泊,情怀何似?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似春水、干卿何事?暮雨忽来鸿雁杳,莽关山、一派秋声里。催客去,去如水。华年心绪从头理,也何聊、看潮走马,广陵吴市。愿得黄金三百万,交尽美人名士。更结尽、燕邯侠子。来岁长安...
-
子夜吴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