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唐〕
犬吠(1)水声中,桃花带露浓(2)。
水流清澈,回荡隐约犬吠;桃花繁盛,满带浓艳露水。
树深(1)时(2)见鹿,溪午不闻钟。
树林深幽,野鹿时隐时现。正午静寂,钟声却未听到。
野竹分青霭(1),飞泉挂碧峰。
野竹分开青雾直穿蓝天,飞瀑挂在碧绿山峰之上。
无人知所去,愁倚(1)两三松。
无人明知道士去处。只好依仗古松,排遣万端愁思。
小提示: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早年在戴天山读书时所作的五律。此诗主要写作者上戴天山的所闻所见,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的访问道士不遇图,通篇着意于写景,真实自然,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道士世外桃源的优美生活境界。全诗风格清丽,充满着年轻人的朝气与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律诗
- 创作年代盛唐
创作背景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此诗是李白二十岁以前的作品。根据清代黄锡珪《李太白年谱》,李白在十八、九岁时,曾隐居在大匡山(即诗题中的戴天山)大明寺中读书,这首诗盖是时所作。
相关诗词
-
屡访开元陈高士不值
我亦乾坤一腐儒,杖藜时访白云居。故人不入江海梦,道士空惊世俗书。箫史凤归云缥缈,刘郎桃在雨扶疏。当年亲见东风事,杨柳丝丝二月馀。
-
感士不遇赋
...师圣人之遗书。发忠孝于君亲,生信义于乡闾。推诚心而获显,不矫然而祈誉。嗟乎!雷同毁异,物恶其上;妙算者谓迷,直道者云妄。坦至公而无猜,卒蒙耻以受谤。虽怀琼而握兰,徒芳洁而谁亮!哀哉!士之不遇,已不在炎帝帝魁之世。独祗修以自勤,岂三省之或废;庶进德以及时...
-
寄天台道士
海上求仙客,三山望几时。焚香宿华顶,裛露采灵芝。屡蹑莓苔滑,将寻汗漫期。倘因松子去,长与世人辞。
-
和乐天寻郭道士不遇
昔年我见杯中渡,今日人言鹤上逢。两虎定随千岁鹿,双林添作几株松。方瞳应是新烧药,短脚知缘旧施舂。欲请僧繇远相画,苦愁频变本形容。
-
寄龙山道士许法棱
悠悠白云里,独住青山客。林下昼焚香,桂花同寂寂。
-
寄窦泽处士二首·其二
鳌背楼台拂白榆,此中槎客亦踟蹰。牢山道士无仙骨,却向人间作酒徒。
-
往丹阳寻陆处士不遇
远客殊未归,我来几惆怅。叩关一日不见人,绕屋寒花笑相向。寒花寂寂遍荒阡,柳色萧萧愁暮蝉。行人无数不相识,独立云阳古驿边。凤翅山中思本寺,鱼竿村口望归船。归船不见见寒烟,离心远水共悠然。他日相期那可定,闲僧著处即经年。
-
访道者不遇
寂寂白云门,寻真不遇真。祗应松上鹤,便是洞中人。药圃花香异,沙泉鹿迹新。题诗留姓字,他日此相亲。
-
夕游覆釜山道士观因登玄元庙
冥搜过物表,洞府次溪傍。已入瀛洲远,谁言仙路长。孤烟出深竹,道侣正焚香。鸣磬爱山静,步虚宜夜凉。仍同象帝庙,更上紫霞冈。霁月悬琪树,明星映碧堂。倾思丹灶术,愿采玉芝芳。傥把浮丘袂,乘云别旧乡。
-
酬崔侍御期籍道士不至兼寄
一心求妙道,几岁候真师。丹灶今何在,白云无定期。昆崙烟景绝,汗漫往还迟。君但焚香待,人间到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