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妣事略
〔明〕
先妣(1)周孺人(2),弘治(3)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年十六年来归(4)。逾年(5)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8)而生有光;又期(8)而生女子(6),殇一人(7),期(8)而不育者(9)一人;又逾年(5)生有尚,妊(10)十二月;逾年(5),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有功之生也,孺人(2)比乳(11)他子加健(12)。然数颦蹙(13)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14)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10)不数矣。”孺人(2)举之尽(16),喑(17)不能言。
先母周孺人,生于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十六岁嫁到我家。过了一年多,生下一女,就是淑静大姐。一年后,生下有光,又过一年,生了一男一女双胞胎。夭折一人,另一个满周岁时也死了。又过一年多,生下有尚,怀孕足有十二个月。又隔一年,生淑顺,刚一岁,再生有功。生有功后,母亲身体比喂养其他孩子时健壮。然而,经常皱着眉头向婢女们讲:“我生这么多孩子,真吃够苦头了!”有位老婆婆端来一杯水,泡着两只田螺,说:“喝下这水就不会老怀孕了。”母亲举起杯来一饮而尽,却从此就不能讲话了。
正德(1)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2)。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3)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4),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5)母也。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母亲溘然长逝。诸儿女见家里人哭,也跟着哭起来,可心里还以为母亲睡着了呢。多伤心呀!那时家里请来画师,为母亲画像,喊出大姐和有光来,嘱咐人家:“鼻子以上,照有光画,鼻子下面,照淑静姐画。”因为这两个孩子长得最像母亲。
孺人讳(1)桂。外曾祖讳(1)明。外祖讳(1)行,太学生(2)。母何氏,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3)并(4)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5),敦尚简实;与人姁姁(6)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母亲名桂,外曾祖叫周明,外祖父叫周行,是位太学生。外祖母姓何。世世代代住在吴家桥,离县城东南三十里地。从千墩浦往南,对着桥头直到港湾以东一带,住户聚集,全是周姓人家。外祖父和他的三位兄长,家境都很殷实,为人敦厚、崇尚简约、朴实,与村人拉起家常来,言辞和蔼,待晚辈也无不亲善。
孺人之(1)吴家桥则治木绵;入城则缉纑(3),灯火荧荧(4),每至夜分(5)。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6)。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7)。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8)暴(9)阶下。室靡(10)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11),小者乳抱(12),手中纫缀不辍(13)。户内洒然(14)。遇僮奴有恩(15),虽至棰楚(16),皆不忍有后言(17)。吴家桥岁致(18)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19)。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有光七岁,与从兄(20)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20)辄留(21),有光意恋恋(22),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23),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24),乃喜。
母亲去吴家桥时,抽空就纺棉花,回到城里,总忙着缉麻线。晚上,微弱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外祖父三天两头打发人来问暖问寒,送些土特产。母亲从不愁吃愁穿,却仍然辛苦劳作,好像朝不保夕似的。冬天,让婢女们把烧过的炉灰,再和成炭团,层层叠叠地放整齐,晒在台阶下面。屋里所有的东西都物尽其用,全家也看不见一个闲人。大孩子在身后牵着衣襟,怀里还抱着吃奶的孩子,即便如此,母亲手中还是不停地做针线活。家中打扫得窗明几净。对奴婢也宽厚有恩,他们哪怕挨了打,也都不忍心说怪话。过年时,吴家桥送来的鱼蟹果品,全家不分主仆,人人有份。所以只要听说吴家桥人来了,大家个个兴高采烈。有光七岁上,和堂兄有嘉一起进了学堂。每逢刮风下雨,堂兄总留下不走,有光尽管心里恋恋不舍,却不能在学堂留宿。母亲半夜醒来,就督促有光默读《孝经》,如果能一字不差地背下来,母亲便十分高兴。
孺人卒,母何孺人亦卒。周氏家有羊狗之疴(1)。舅母卒,四姨归顾氏,又卒,死三十人而定。惟外祖与二舅存。
母亲死后,外祖母也去世了。周家不幸得了急性传染病,舅母死了,四姨嫁给顾家,也死了。全家相继死去三十口人,只有外祖父和二舅幸免于难。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1)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2),十六年而有妇(3),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4)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母亲故去十一年后,大姐嫁给王三接,是母亲生前亲自许配的人家。十二年后,有光进入官学。在十六年上,有光娶妻,也是母亲在世时订的亲。婚后一年,有了一个小女儿。每当抱起幼女,思母之情,愈加强烈。夜深人静时与爱妻谈及先母,两人忍不住相对而泣。追记母亲生平一点琐事,恍如昨日,其他的都已茫然若失了。世上竟有失去母亲的人,天哪,这有多么令人痛心啊!
小提示:归有光《先妣事略》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先妣事略》是明代归有光追忆亡母的一篇记叙文。全篇主要借回忆母亲生前的几件事情,表现母亲治家的勤俭、对孩子的期望以及他对母亲的怀念之情。文章笔意疏淡,虽写家常琐事,但读来亲切动人。
- 作品出处震川文集
- 文学体裁记叙文
- 创作年代明代
创作背景
归有光母亲十六岁嫁到归家,十八岁生下他,二十六岁去世,当时归有光只八岁。十六年后,归有光二十四岁,已娶妻育雏,可能出于养儿更知父母恩的原因,《先妣事略》这篇怀念母亲之作就是在这时写的 。
相关诗词
-
余既作前诗已而复晴客有诵余旧诗者其略云开门更待西南月无客来分上下床闻之恍然如梦中语漫不省记为何诗也乃和前篇以足之
贫共闲身味转长,雨随农事不相妨。
-
己亥岁感事
正闻青犊起葭萌,又报黄巾犯汉营。岂是将皆无上略,直疑天自弃苍生。瓜沙旧戍犹传檄,吴楚新春已废耕。见说圣君能仄席,不知谁是请长缨。
-
满庭芳·寄段录事孙助教道友等
诸公学道,略听予言。如同干句家缘。试看登杆踏索,走马行船。何曾说辛道苦,遇艰难、转转心坚。忘危险,更忘身忘命,忘后忘前。不管傍人冷笑,殷勤地,常常谨谨专专。假是苏秦陆贾,说不回肩。人能如斯向道,可搜真、搜妙搜玄。无不悟,又何愁不做神仙。
-
喜迁莺·赐大将军韩夷耶
...袍翘楚。怒磔戟髯,争奋卷地,一声鼙鼓。笑谈顷,指长江齐楚,六师飞渡。此去。无自堕,金印如斗,独在功名取。断锁机谋,垂鞭方略,人事本无今古。试展卧龙韬韫,果见成功旦莫。问江左,想云霓望切,玄黄迎路。
-
项脊轩志
...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
-
元日书怀二首·其二
商略正王事,更番作野游。三童四冠者,西岭北江头。水巷连祠竹,沙村带石洲。官私与禅讲,一味劝心休。
-
赠江州李十使君员外十二韵
...触龙鳞。剑佩辞天上,风波向海滨。非贤虚偶圣,无屈感求伸。昔去曾同日,今来即后尘。中年俱白发,左宦各朱轮。长短才虽异,荣枯事略均。殷勤李员外,不合不相亲。
-
即事效长庆体
一春文事颇从容,约略莺花不负侬。
-
初夏屏居山亭与国手刘君对奕倦偶拈长庆集得一绝句云红旗破贼非吾事黄纸除书非我名唯共嵩阳刘处士围棋赌酒到天明时郡将以倭警出师
角里先生无远略,嵩阳处士有棋名。
-
范希文
黄阁风裁第一清,宋朝名相半书生。西边经略成何事,尚劝横渠莫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