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其一
〔唐〕
有客(1)有客(1)字子美(2),白头乱发垂过耳。
有个游子字子美,满头蓬乱的头发盖过了耳朵。
岁拾橡栗(1)随狙公(2),天寒日暮山谷里。
终日跟在猿猴后面捡些橡树籽充饥,还是大冷天,山谷里太阳也下山了。
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1)皮肉死。
中原还是音信不通不能回去,我手脚都冻开裂了,皮肉坏死。
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
啊,我唱起第一首歌来已是悲伤不已,凄凉的风又为我从天上刮来。
小提示: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其一》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作于杜甫处于穷愁绝境之时。这组抒情诗展示了诗人当下复杂不平的心态,真切感人;融合了屈原等前人诗歌艺术表现手法并有所突破,使激越的悲情得到了动人的传达;标志着杜甫前、后期思想转型的最终完成。这组诗,无论就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还是就其与杜甫前、后期思想的关系而言,都在杜集中具有重要意义。
创作背景
这组诗是杜甫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十一月所作。这一年杜甫四十八岁。七月,他自华州弃官流寓秦州(今甘肃天水),十月,转赴同谷(今甘肃成县),在那里住了约一个月,这是他生活最为困窘的时期。一家人因饥饿病倒床上,只能挖掘土芋来充肠。在饥寒交迫的日子里,诗人以七古体裁,写了这七首诗。
相关诗词
-
九日登芦台怀于鳞元美兄弟明卿诸君子二首·其一
秋高葭菼大河回,病起层楼雨色开。沧海白云陪下榻,中原落日见停杯。一官已负陶潜兴,九辩谁怜宋玉才。因忆吾侪燕市里,每逢佳节便登台。
-
俞居易阁学挽诗二首 其一
事业更中外,论思契冕旒。年虽濒钓渭,志不在封留。慈爱平生念,欢愉末路收。遥知谢公客,挥洒过西州。
-
烈祖孝高挽歌二首·其一
谁解叩乾关,音容去不还。位方尊北极,寿忽殒南山。凤辇应难问,龙髯不可攀。千秋遗恨处,云物锁桥山。
-
送王提举赴淮东七首·其一
君为千里行,我此一室住。清风随画舸,已过江北路。
-
寄赵德庄以过去生中作弟兄为韵七首·其一
悠悠功名期,苒苒岁月过。劳生阅半百,仅尔脱寒饿。山林有夷涂,此责当万坐。闭门歌阳春,非君谅谁和。
-
送杜少卿起萃知遂宁府以高名千古重如山为韵七首·其一
男儿生世间,身名要俱高。苟不得其所,富贵轻鸿毛。古来献言士,忠嘉极夔皋。尚友千载馀,斯心岂徒劳。
-
文武舞歌二首·其一·文舞歌
...百灵。濯以江汉,树之风声。罄地毕归,穷天皆至。六戎仰朔,八蛮请吏。烟云献彩,龟龙表异。缉和礼乐,燮理阴阳。功由舞见,德以歌彰。两仪同大,日月齐光。
-
圜丘歌八首·其一·昭夏
肃祭典,协良辰。具嘉荐,俟皇臻。礼方成,乐已变。感灵心,回天眷。辟华阙,下乾宫。乘精气,御祥风。望爟火,通田烛。膺介圭,受瑄玉。神之临,庆阴阴。烟衢洞,宸路深。善既福,德斯辅。流鸿祚,遍区寓。
-
感兴二十七首·其一
斑斑林中雉,雌雄伺朝晖。鼓翅飞不远,山田麦苗肥。饮啄百步间,未暮相随归。当春哺群雏,长大各自飞。宇宙岂不大,嗟尔为生微。穷途守一辙,毕命芝与薇。
-
绍兴释奠武成王七首·其一·迎神用《凝安》,姑洗为宫
于赫烈武,光昭古今。载严祀事,敕备惟钦。既洁其牲,既谐其音。神之格思,来顾来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