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诸公登慈恩寺浮图
〔唐〕
香界(4)泯群有(5),浮图(3)岂诸相(6)。
庄严的佛寺使人万念俱灭,佛塔岂容各种尘俗的色相。
登临骇孤高,披拂(1)欣大壮(2)。
登塔临视方惊异它的高峻,披襟拂衣更感知它的雄伟。
言是羽翼(1)生,迥出虚空(2)上。
登临塔上仿佛生出了羽翼,展翅高飞远出于天空之上。
顿疑身世别(1),乃觉形神王(2)。
身心恍惚怀疑离开了尘世,只觉得心情振奋形神健旺。
宫阙皆户前,山河尽檐向(1)。
长安城宫殿仿佛在塔门前,河流山川也似在塔檐近旁。
秋风昨夜至,秦塞(1)多清旷。
昨晚忽然有阵阵秋风吹来,关中平原一时更寥廓清朗。
千里何苍苍,五陵(1)郁相望。
放眼望草木无际莽莽苍苍,五陵林木葱郁正遥遥相望。
盛时惭阮步(1),末宦知周防(2)。
居盛世却像阮籍不禁惭愧,像周防做个小官失意彷徨。
输效(1)独无因,斯焉可游放(2)。
想报效国家却找不到路径,只好在此地纵情游览观赏。
小提示:高适《同诸公登慈恩寺浮图》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同诸公登慈恩寺浮图》是唐代诗人高适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开头八句总写慈恩寺的独特与壮观,使人形神健旺;中间六句写登塔的见闻,突出视野的开阔;最后四句反思自己生逢盛世却无所作为,只好于此闲游。全诗语言简净,景中含情。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 创作年代752年
创作背景
《同诸公登慈恩寺浮图》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载(752年)秋天。《旧唐书·高适传》:“解褐汴州封丘尉,非其好也,乃去位,客游河右。”高适去河右之前,先至长安,与岑参、杜甫、储光羲、薛据同游,五人皆有诗,岑参有《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诗,杜甫、储光羲并有《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诗,唯薛诗亡佚,其余四人之诗所言时令均为秋季。杜诗原注:“时高适、薛据先有此作。”可知五人同游且高适先有此诗。
相关诗词
-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
出豫乘秋节,登高陟梵宫。皇心满尘界,佛迹现虚空。日月宜长寿,人天得大通。喜闻题宝偈,受记莫由同。
-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季月启重阳,金舆陟宝坊。御旗横日道,仙塔俨云庄。帝跸千官从,乾词七曜光。顾惭文墨职,无以颂时康。
-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化塔龙山起,中天凤辇迂。彩旒牵画刹,杂佩冒香萸。宝叶擎千座,金英渍百盂。秋云飘圣藻,霄极捧连珠。
-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九月从时豫,三乘为法开。中霄日天子,半座宝如来。摘果珠盘献,攀萸玉辇回。愿将尘露点,遥奉光明台。
-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应节萸房满,初寒菊圃新。龙旗焕辰极,凤驾俨香闉。莲井偏宜夏,梅梁更若春。一忻陪雁塔,还似得天身。
-
登报恩寺浮图
涌地千寻起,摩霄九级悬。琉璃垂法相,翡翠结香烟。缔造人功巧,流传世代迁。旷然弥远望,万象拱诸天。
-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宝地邻丹掖,香台瞰碧云。河山天外出,城阙树中分。睿藻兰英秀,仙杯菊蕊薰。愿将今日乐,长奉圣明君。
-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飞塔凌霄起,宸游一届焉。金壶新泛菊,宝座即披莲。就日摇香辇,凭云出梵天。祥氛与佳色,相伴杂炉烟。
-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瑞塔临初地,金舆幸上方。空边有清净,觉处无馨香。雨霁微尘敛,风秋定水凉。兹辰采仙菊,荐寿庆重阳。
-
同诸公登楼
秋草行将暮,登楼客思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