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芳新·吴中元日承天寺游人
〔宋〕
九街(1)头,正软尘润酥(2),雪销残溜(3)。禊(4)赏祇园(5),花艳云阴笼昼。层梯峭空麝散(6),拥凌波(7)、萦(8)翠袖(9)。叹年端、连环转,烂漫游人如绣。
早春元日,乍暖还寒时候,残雪将尽未尽,道路酥润、泥泞。我元日前去承天寺烧香,寺内布置得花团锦簇,天上却显得阴沉沉的。承天寺建造得殿阁重重,寺内香烛旺盛,烟雾弥漫;寺中的放生池里水波荡漾;游寺的男男女女身穿彩衣摩肩接踵,拥来拥去。不禁感叹元日岁岁有,但是每年仍旧有这许多淑女、士人前来寺内焚香拜佛啊。
肠断(1)回廊伫久。便写意溅波,传愁蹙岫(2)。渐没飘鸿(3),空惹闲情春瘦。椒杯(4)香乾醉醒,怕西窗、人散后。暮寒深,迟回处、自攀庭柳。
我在寺内回廊伫立良久,见他人都是双双游寺,而自己却只有孤身一人,不由牵动心中的离愁别恨。我愁肠百转,蹙眉溅泪,内外俱悲,这是因为苏妾去后音讯皆无,而思念之心却有增无减,所以为了这闲情“空惹春瘦”。椒酒延年使人醉,情人贵聚首恨别离。我心中最希望能够日日醉佳酿,天天伴佳人也,然而眼前遭遇刚好与此相反,是“西窗人散”,难免不忧愁。游寺晚归,春寒料峭中自折垂柳枝,寄托离别情。
小提示:吴文英《探芳新·吴中元日承天寺游人》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探芳新·吴中元日承天寺游人》是宋代词人吴文英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叙写作者元日游吴中承天寺之所见;下片抒写作者感叹自己的形只影单,寄托对苏妾的思念之情。情真意切,哀婉悠长。
- 作品出处梦窗词
- 文学体裁词
- 词牌名称探芳新
- 创作年代宋代
创作背景
依郑文焯说,《探芳新·吴中元日承天寺游人》此词当作于淳祐三年(1243年)。任铭善谓此词见于别卷,作非一时。据词中“飘鸿”、“西窗人散”等句之意,此词应作于其苏妾已离他而去,但梦窗尚在苏州之时。此词为词人于正月初一,游苏州的承天寺而忆姬产生了孤独情怀所作。
相关诗词
-
喜程生自吴中回致五岳黄山人音问二首·其二
黄子吾真畏,程生尔更奇。江城倾盖日,渭北暮云时。宝剑神终合,冥鸿性不移。忽思千里驾,惭愧昔人为。
-
承天寺
宿雨洗苍骨,峰峦发新秀。寻幽蹑奇踪,腾踏众山囿。层林锁岩隈,突兀见危构。空高望浮黎,静圣逼灵鹫。我来风雨秋,白雾欲昏昼。但闻百川赴,鸣玉泻寒...
-
元日极乐寺大雨雪
万国衣冠共一新,婆娑独占上方春。谁知向阙山呼日,正是飞花极乐辰。寂寂僧归云际寺,溶溶月照陇头人。年来鬓发随刀落,欲脱尘劳却惹尘。
-
霜天晓角·寿贾教
良宵七七。又近中元日。桥上老人有约,后五日、重来觅。婵娟银海出。木犀新雨湿。惟有延平剑气,箕斗外、广寒逼。
-
中元日观诸道士步虚
玄都开秘箓,白石礼先生。上界秋光净,中元夜气清。星辰朝帝处,鸾鹤步虚声。玉洞花长发,珠宫月最明。扫坛天地肃,投简鬼神惊。傥赐刀圭药,还留不死名。
-
吴姬十首·其十
身是三千第一名,内家丛里独分明。芙蓉殿上中元日,水拍银台弄化生。
-
中元日晓登碧落堂望南北山二首·其二
米山不知重,近见三两叠。远者淡不真,眇与天相接。晨光染红云,正向山外贴。映出青万层,还与云俱灭。
-
中元日早起
欲借微凉问万松,万松自热诉无风。清晨秋暑已如许,那更斜阳与日中。
-
中元日午
雨馀赤日尚如炊,亭午青阴不肯移。蜂出无花绝粮道,蚁行有水遏归师。今朝道是中元节,天气过于初伏时。小圃追凉还得热,焚香清坐读唐诗。
-
十五日夜月蚀闻差中舍正言监测清台
庆元三年中元日,是夜更馀惊月蚀。须知秽巷亦喧呼,见说清台正推测。昏昏已作赤朱红,闪闪犹成墨漆黑。磨刀急斩虾蟆精,天眼光明无变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