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二
〔魏晋〕
玉台(1)凌霞(2)秀(3),王母怡(4)妙颜(5)。
玉台灵秀出云霞,王母安适美容颜。
天地共俱生(1),不知几何年(2)。
天地与之共俱生,不知岁月几多年。
灵化(1)无穷已(2),馆宇非一山。
神灵变化无穷尽,仙馆很多非一山。
高酣发新谣,宁效俗中言!
高会酣饮唱新谣,哪像世俗凡语言!
小提示: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二》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此诗吟咏西王母安闲和美的容颜以及变化无穷的神通,以抒发诗人的厌弃世俗之情。而诗中并非仅限于此,诗人将组诗名为“读山海经”,必要翻出新意,故而咏西王母并非真的学仙慕道,而是欲求出尘避世,实乃悲愤无聊至极所发之言。
- 作品出处陶渊明集
- 文学体裁五言诗
- 创作年代东晋
创作背景
关于这组诗的创作背景学界尚有争议。逯钦立认为这组诗大约作于晋安帝义熙三年(407)或四年(408),陶渊明处于归园田居前期,耕种之余便以琴书自娱。这期间他读了《山海经》及另一些神话、历史书如《穆天子传》之类,有感而作这十三首诗。而邓小军认为这组诗当系作于刘裕篡晋之后,孟二冬则说这组诗大约作于宋武帝永初三年(422),陶渊明五十八岁。
相关诗词
-
和陶诗·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六
东溟浩无极,云有扶桑木。根盘数百里,枝叶荫旸谷。咸池若鼎沸,太阳方出浴。忽焉升中天,万象无不烛。
-
和陶读山海经十三首韵送机简堂自景星岩再住隐静·其十二
僧中有高僧,士亦有高士。我虽不为高,心粗能知止。师是个中人,特患不为尔。何幸我与师,俱是邻家子。
-
和陶读山海经十三首韵送机简堂自景星岩再住隐静·其六
师心如死灰,形亦如槁木。胡为衲子归,以响答空谷。顾我尘垢身,拟向禅河浴。更愿张佛灯,为我代明烛。
-
和陶读山海经十三首韵送机简堂自景星岩再住隐静·其十三
师本穷和尚,我亦穷秀才。忍穷俱已彻,老肯不归来。今师虽暂别,泉石莫相猜。应缘聊复耳,师岂有心哉。
-
和陶读山海经十三首韵送机简堂自景星岩再住隐静·其十一
古无住持事,但只传法旨。有能悟色空,便可超生死。庸僧昧本原,岂识西归履。买帖坐禅床,佛法将何恃。
-
壬子八九月读书题词十五首·其二·谢康乐集
漫道凡夫圣可齐,不经意处耐攀跻。后人率尔谈康乐,且向前贤学制题。
-
山中杂诗三首·其二
绿竹可充食,女萝可代裙。山中自有宅,桂树笼青云。
-
海上竹枝词十三首·其二
弯弯海月照牛衣,雪浪漫天没钓矶。侬起卖浆潮正落,□头门下饭牛归。
-
读笠泽丛书三首·其二
松江县尹送图经,中有唐诗喜不胜。看到灯青仍火冷,双眸如割脚如冰。
-
从元衡借庐山记偶成三首·其二
要为冷语豁心胸,孰若相羊涧谷中。试把遗编一开读,恍疑涧谷为鸣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