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谈读书(三首)
〔先秦〕
【论语】
【论语】
敏(1)而好(2)学,不耻(3)下问(4)。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知(1)之为知(1)之,不知(1)为不知(1),是知(1)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默而识(1)之,学而不厌(2),诲(3)人不倦。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朱熹】
【朱熹】
余尝谓(1):读书有三到,谓(1)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2)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没有专注统一,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么一定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了,也记不长久。这三到中,心到最重要。若心神集中了,眼和口还会不集中吗?
【曾国藩】
【曾国藩】
盖士人(1)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2)。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3);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2)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气则绝对不会甘心居于下等;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我满足,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有恒心则必然没有干不成的事情。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缺一不可。
小提示:《古人谈读书(三首)》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古人谈读书》是三则关于古人读书的言论总编,从《论语》、《训学斋规》 、《曾文正公全集》 三部文献中总结古人读书的方法。
- 文学体裁短文
- 创作年代宋代
相关诗词
-
寄长儿韵语·其十八
立志应须学古人,读书方见古人真。煖衣饱食亡尘虑,窗下灯前莫厌勤。
-
尧峰读书五首·其三
昔我先大夫,早被京兆荐。著述鄙小儒,往往贯笺传。赋命胡不延,识者每嗟唁。羁贯奉遗书,稍爱趋笔砚。虽踰三纪馀,手泽犹未散。家学讵易承,勉旃绍编缮。
-
仙人好楼居三首·其三
乾鹊知来风,灵人炳先几。超世构巍峨,上与飞云齐。举手拂天河,白石寒离离。牵牛不服箱,织女弃支机。孤鸟衔若华,东来欲谁诒。海水浅以清,俯之嗟叹咨。眷兹勿轻道,翩翩众鸠驰。万年永福昌,寤言莫相忘。
-
送人之南郡三首·其二
鼓刀朱亥本微寒,白首侯嬴是抱关。不为千金增意气,只缘一诺万丘山。
-
上大人通奉寿三首·其三
每年禊饮饮须醉,尽日送穷穷奈何。子侄篮舆随靖节,天人方丈问维摩。归心寸草梦危枕,争道楸枰惊烂柯。愿与罗浮竹尊者,时看铜狄笑摩挲。
-
上大人通奉寿三首·其二
月旦人材口不谈,市朝冰炭饱经谙。平生拙宦鱼千里,投老退休僧一庵。细数行年今九九,了知得髓后三三。圣朝文物方求备,会补遗书访济南。
-
上大人通奉寿三首·其一
举世鸥盟多反覆,我翁强健果投簪。三薰三沐荡尘虑,一咏一觞偿宿心。柱下相君能漱石,颍滨遗老悟休阴。天公报寿岂无意,要识三槐种德深。
-
题东坡画古柏怪石图三首·其二
人生散材如散木,槁死深山病益奇。放出参天二千尺,安用荒藤缠绕为。
-
题东坡画古柏怪石图三首·其一
荒山老柏蘖拥肿,相伴丑石反成妍。有人披图笑领似,不才如我终天年。
-
九月二十五日有传秋闱两榜至书舍见思永杨植以诗中乙科喜乡闾之有人学业之丕振因赋三绝以自释·其三
文运兴隆属圣明,科名事业贵精成。读书三十何能立,心折鸡鸣听五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