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菊
〔清〕
无赖(1)诗魔(2)昏晓侵(3),绕篱欹(4)石自沉音(5)。
无法摆脱的诗情从早到晚把我纠缠,或绕着篱笆漫步或停下来倚着石头独自沉思吟诵。
毫端(1)蕴秀(2)临霜写(3),口齿噙香(4)对月吟。
笔尖上积聚着灵秀,面对着霜寒把秋菊描写,口齿闯含着菊花的芳香,仰对明月把菊花吟咏。
满纸自怜题素怨(1),片言谁解诉秋心?
满纸上写的都是平日自我怜惜的哀怨,谁又能透过片言只语了解我的愁思。
一从(1)陶令(2)评章(3)后,千古高风(4)说到今。
菊花自从经过陶渊明的品评后,高尚的品格一直被人称道。
小提示:曹雪芹《咏菊》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咏菊》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作的七言律诗,是《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黛玉所作菊花诗。这首诗以“咏菊”为题,所写的是写菊花诗的情景。首联写黛玉为诗情所困扰而坐立不安,把诗人那种无法抑制、迫切需要发泄的创作激情描写得活灵活现;颔联写作者秀逸超群的才思和全身心投入创作时的情状;颈联“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是全诗的中心所在,抒发了诗人感怀身世,自我怜惜的哀怨和不被人理解的愁绪。尾联是进一步对菊花高洁品格的赞赏,也是诗人的自诩之意和全诗意境的升华。这首诗不仅平仄丝毫不爽,对仗也极工整,极具艺术性。
- 作品出处红楼梦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 创作年代清代
创作背景
曹雪芹将《咏菊》写在了《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里。这回描绘贾府表面上处于最鼎盛的时期。此次活动,由史湘云和薛宝钗拟定题目,共十二道题目,限定七律,但不限韵,由宝玉、黛玉、宝钗、湘云、探春等五人自由选题。这回作者让林黛玉选了其中三道诗题:《咏菊》、《问菊》和《菊梦》。借用李纨公评《咏菊》来借景抒情、以物喻人。
相关诗词
-
咏桃花菊一章
潘郎尝望尘,陶令亟避俗。胸中定何如,清浊在一瞩。河阳艳桃春,彭泽郁秋菊。所好邈如许,二子殊品目。诗人易评量,忍使混衡斛。当使冰鉴磨,要遣须眉烛。勿容脂粉姿,滥入圭璋录。神仙真渺茫,浪说武陵谷...
-
咏菊
谁去东篱号菊庄,饥来三嗅饱诗肠。何如陶令归南圃,天赐西风万斛香。
-
辰阳舟次蒋春岩观察绍宗以咏菊诗见赠叠和十首·其九
篱边风味酒边身,澹泊襟怀磊落人。耐冷为传青女信,含羞疑遇紫姑神。菊天岁月闲中适,槐国功名梦里真。敝褐不堪重抖擞,尚留京洛旧缁尘。
-
咏梅花菊
有菊蒙梅姓,寒香亦近之。渊明方待酒,和靖已成诗。雪未滋清骨,霜还剩碧枝。世间多品汇,岁晚汝偏奇。
-
辰阳舟次蒋春岩观察绍宗以咏菊诗见赠叠和十首·其一
曾餐秋菊悟前身,持赠浑如对故人。欲采寒香招酒客,权将傲骨拜花神。数枝冷艳同谁淡,一种痴情似我真。自有陈蕃为下榻,凡姿从此出凡尘。
-
菩萨蛮·咏菊
寂寂空庭寒料峭。黄花开遍秋光老。朔雁正南飞。东篱剩数枝。玉人妆未竟。漫摘簪云鬓。菊已瘦霜痕。人还瘦几分。
-
咏菊·其一
黄菊何太晚,十月绽东篱。爱尔繁霜后,怜吾白发时。□人开蒋径,痛饮读骚辞。采采空盈把,无因寄所思。
-
咏菊影代李叆川作
绿阴掩映画图新,菊圃昏黄解倦人。莫惜飞花馀晚节,又从明月认前身。幽人遁迹原难近,澹友高情恰好亲。说与丹青浑未解,谁传粉本作殊珍。
-
辛未九月廿一日,小集壶园赏菊,同人各以诗见贻,更唱迭和勉为酬答,共得诗八章合录之,聊纪一时之兴·其二
旧雨新芳萃一堂,借题写意托壶觞。谱兰几辈谁同健,咏菊连篇倍觉强。何用酒杯浇磊块,肯随花样艳文章。会须再被蒲轮召,重席还增经籍光。
-
乙丑小春,伯兄出咏菊诗五首命和,时兄迁居南庄,偕坐别去,口占二首·其一
弟兄双鬓渐如霜,惆怅天南各一堂。共席恰还欣对菊,分飞空复想寻芳。丛枝带月疑无色,细蕊经寒尚有香。何似棣棠花靴匕,徘徊今夕岂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