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拾遗昕裴秀才迪见过秋夜对雨之作
〔唐〕
促织(1)鸣已急,轻衣(2)行(3)向(4)重(5)。
深秋中蟋蟀的鸣声已经急促了,单衣已无法抵挡寒意,准备添加厚重的衣服。
寒灯坐高馆(1),秋雨闻疏钟(2)。
寒雨孤灯坐落于高大的馆舍,急促的秋雨声中传来一阵稀疏的钟声。
白法(1)调狂象(2),玄言(3)问老龙(4)。
以佛法调理自己,灭除诸妄心恶念,又探讨老庄玄理的谈论,兼学道家之言。
何人顾蓬径(2),空愧求羊(3)踪。
黎昕、裴迪二友眷顾我的隐居处,我自己只觉得心里有愧。
小提示:王维《黎拾遗昕裴秀才迪见过秋夜对雨之作》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黎拾遗昕裴秀才迪见过秋夜对雨之作》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前四句写了深秋之意,秋深寒重,更有空堂,对一点孤灯;其后两句言及诗人自己平日的修行状态,即独自参禅打坐,兼学道家;最后两句点题,写黎昕、裴迪二友的到访,于诗人有陶渊明载酒之欢。全诗毫无惯有之凄苦意,纵是秋夜淅沥,也难耐勃发之意趣,字里行间,一番悠然。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律诗
- 创作年代盛唐
创作背景
《黎拾遗昕裴秀才迪见过秋夜对雨之作》这首诗当作于王维辋川隐居时。《唐才子传》载:“维别墅在蓝田县南辆川,亭馆相望。尝自写其景物奇胜,日与文士丘丹、裴迪、崔兴宗游览诗,琴自乐。”王维、裴迪之交,始于终南山,时约于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于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秋季的一个雨夜,诗人正在房中独自参禅打坐,潜心向佛,这时两位友人来访之,故有此作。
相关诗词
-
次韵孙太初秋夜汎月之作
烟敛依依树,鸥飞漠漠田。短箫吹夜月,高兴落江天。远火摇轻浪,跳鱼惊过船。良辰不易得,吾敢卜明年。
-
和周山人见寄寒夜客怀之作
乱世难为客,流年易作翁。百忧寻岁暮,孤梦怯山空。门掩云峰里,灯明雪竹中。无因乘夜访,相慰一尊同。
-
赠裴秀才
江边见立春,花老问征人。物色随乡异,风光逐候新。朝廷方贵士,经术足谋身。举世皆腾踏,如君独隐沦。鸣山应鸑鷟,在野决麒麟。已用遗...
-
次舒尧文秋夜有感之韵
自越趋儒林,由吴两江渡。四年如退之,疏慵傲名数。西风今又来,庭柯泣珠露。荣枯几番新,閒日常自度。誓为天汉游,捣药看玉兔。逆行非吾心,焉用忧日暮。典籍犹可捐...
-
送裴秀才归淮南
怪来频起咏刀头,枫叶枝边一夕秋。又向江南别才子,却将风景过扬州。
-
秋夜对月
颢气中秋正,明河左界长。桂孤香易散,蚌冷泪先汪。飞盖倾兰坂,鸣琴厌烛房。玉盘浮浩露,素绠冰寒浆。浪白江连楚,风凄笛怨羌。庾楼聊顾慕,潘省更悲凉。雪漫夸圆璧,珠休号夜光。嫦娥悔孀独,空见海生桑。
-
秋夜对月寄凤翔范书记
月过秋霖后,光应夜夜清。一回相忆起,几度独吟行。河汉东西直,山川远近明。寸心遥往处,新有雁来声。
-
秋夜对月怀李正封
援琴怅独立,高月对秋堂。美人远于月,徒望空景光。坐忆执手时,七弦起凄凉。平生知音少,君子安可忘。客意如梦寐,路岐遍四方。日远迷所之,满天心暗伤。主奉二鲤鱼,中含五文章。惜无千金答,愁思盈中肠。此夕临风叹,零露沾衣裳。
-
秋夜对月寄僧特
忆见特公赏秋处,凉溪看月清光寒。今夕深溪又相映,特公何处共团圆。
-
秋夜风雨暴至
风声掠野来,澒洞如翻涛。雨声集庭木,桐叶声最豪。残暑一洗空,凛然念绨袍。秋色已登场,欲忘终岁劳。东舍捉鹅鸭,西舍烹豚羔。篱落开寒花,房栊压小槽。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