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老人说笛歌
〔唐〕
武昌老人七十馀,手把(1)庾令(2)相问书(3)。
有一个武昌老人已七十多岁,手拿着鄂州刺史的问候书信。
自言少小学吹笛,早事曹王(1)曾赏激(2)。
他自己说少年时候学过吹笛,早年侍奉曹王,曾经大称赏心。
往年镇戍到蕲州(1),楚山(2)萧萧笛竹秋。
往年随从镇守到蕲州,正是楚山风吹笛竹的高秋。
当时买材恣(1)搜索,典(2)却身上乌貂裘(3)。
那时为了买到优质的笛竹而到处搜索,不惜典当了身上的黑貂裘。
古苔苍苍封(1)老节,石上孤生饱风雪。
这支笛竹古苔青苍,封盖着老节,孤独地在石上生长,饱经风雪。
商声(1)五音(2)随指发,水中龙应(3)行云绝(4)。
吹起这笛子,商声五音随指而发,使水中龙吟应和,把天上行云阻遏。
曾将(1)黄鹤楼(2)上吹,一声占尽秋江月。
当年曾拿这笛子到黄鹤楼上吹奏,美妙的笛音一响,便传遍了秋江月下。
如今老去语尤迟,音韵高低耳不知。
如今年老了,兴致迟钝了,耳朵已分不清音韵的快慢高低。
气力已微心尚在,时时一曲梦中吹。
虽然气力已无但仍有吹笛之心,常常将一曲在梦中奏吹。
小提示:刘禹锡《武昌老人说笛歌》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武昌老人说笛歌》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写武昌老人年青时有高超的音乐技艺,吹得一口好笛子,但随着年纪老迈而技不如昔,只能“时时一曲梦中吹”了。此诗不仅描写音乐的部分十分生动,而且刻划人物心理也很细腻。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 创作年代824年
创作背景
《武昌老人说笛歌》此诗写于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时刘禹锡调任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沿长江而下,途中与一位爱好吹笛的老人相遇,有感于老人的境遇,诗人写下了这首诗。
相关诗词
-
赠百十三岁老人王司业南亭先生
...百余矣。弧南一星位丙丁,牛斗之墟夜芒指。翁家天台濒小海,风俗淳朴致堪喜。是间淑气厚钟毓,特为盛时彰瑞美。百龄孝子翁先人,秩视更老荣乡里。诸孙膝下罗来昆,共享期颐克家子。自言少时胆气粗,报仇夜斫贼营里。裹疮不辨血模糊,至性所生非聊尔。中年折节伴萤...
-
东风第一枝·次半唐老人味梨集壬辰二月与况夔生刘伯崇联句韵
翠袖娇扶,红阑暖熨,新词惯唱疏影。东风未放春酣,南枝又添香冷。珠妍玉瘦,羡花底、并禽栖暝。奈别来、江国萧疏,唤起罗浮人醒。钗索卸、夜窗初静。车毂转、归装劝整。输他画里真真,消受盛名鼎鼎。一枝折寄,应念我、天涯愁并。问甚时、染却铅华,去泛五湖艇。
-
武昌县西山寺
...落天上,饮散咸入西江流。而今寂寞皆陈迹,遍地松竹清阴浮。岩泉滴沥醒四座,相见环佩锵琳球。龙泉宝气亦消尽,磨剑只有空池留。老僧向我说遗事,兴废反覆令人愁。但当沈酣卷大白,徐趁明月牵归舟。
-
江湖清游歌
...昌舟。寒波赤壁三更月,斜日黄冈万顷秋。鹤楼鹦鹉冥搜倦,跨马着鞭仍适汴。河岳风云豁壮怀,宋金旧迹观皆遍。孔方通灵众所趍,那知阿堵能亡躯。尔虽好游非利驱,颇出俗流情独殊。都抛蝇头弃蜗角,游固可嘉居亦乐。长歌痛饮醉复醒,慎勿闲分清与浊。我今老矣雪鬓垂毵毵...
-
歌
蓝采禾,蓝采禾,尘世纷纷事更多。争如卖药沽酒饮,归去深崖拍手歌。
-
美人对月
斜髻娇娥夜卧迟,梨花风静鸟栖枝。难将心事和人说,说与青天明月知。
-
老人行
老人低心逐年少,年少还为老人调。两家挟诈自相欺,四海伤真谁复诮。翻手作云覆手雨,当面输心背面笑。古来人事已如此,今日何须论久要。
-
越人土风歌
其山崔巍以嵯峨,其水溢遝而扬波,其人厽砢而英多。
-
大人先生传
...而忽会酬。萃众音而奏乐兮,声惊渺而悠悠。五帝舞而再属兮,六神歌而代周。乐啾啾肃肃,洞心达神,超遥茫茫,心往而忘返,虑大而志矜。“粤大人微而弗复兮,扬云气而上陈。召大幽之玉女兮,接上王之美人。体云气之逌畅兮,服太清之淑贞。合欢情而微授兮,先艳溢其若神...
-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夫人神好清,而心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