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朝洛堤步月
〔唐〕
脉脉(1)广川(2)流,驱马历(3)长洲(4)。
宽广的洛水悠远安详地流向远方,我气定神闲地驱马走在洛河长堤。
鹊飞山月曙(1),蝉噪野风秋。
乌鹊在月落将曙之际不时地飞过,初秋寒蝉在野外晨风中嘶声噪鸣。
小提示:上官仪《入朝洛堤步月》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入朝洛堤步行》是唐高宗朝宰相上官仪在洛阳皇城外等候朝见时创作的一首短诗。此诗通过描写作者经过洛水河堤时的见闻观感,充分表现了作者的显扬得意之情。全诗精于筹划,巧于抉择,各种自然景观巧妙组合,气度从容,艺术上极见功力。
- 作品别称入朝洛堤步行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绝句
- 创作年代初唐
创作背景
刘餗《隋唐嘉话》载,唐高宗“承贞观之后,天下无事。(上官)仪独持国政。尝凌晨入朝,巡洛水堤,步月徐辔”,即兴吟咏了这首诗。当时一起等候入朝的官僚们,觉得“音韵清亮”,“望之犹神仙焉”。可见此诗是上官仪任宰相时所作,大约在龙朔(唐高宗年号,661—663)年间。当时,百官上早朝没有待漏院可供休息,必须在破晓前赶到皇城外等候。东都洛阳的皇城,傍洛水,城门外是天津桥。唐代宫禁森严,天津桥入夜锁闭,断绝交通,到天明才开锁放行。因此上早朝的百官都在桥下洛堤上隔水等候放行入宫,宰相也须如此。不过宰相毕竟是百官之首,虽然一例等候洛堤,但气派自非他官可比。
相关诗词
-
初入香山院对月
老住香山初到夜,秋逢白月正圆时。从今便是家山月,试问清光知不知。
-
十四夜复步月过从弟饮作
秋气日以佳,秋月垂当团。
-
初入朝屈指去国十九年矣有惊予鬓白者聊以自嘲
秃节渔阳去不还,当时无梦更朝天。
-
过皋亭龙居湾宿永庆禅院同一濂澄心恒可诸上人步月二首·其二
每多方外游,见僧即如故。灯明一龛下,夜长惬深晤。不知山月上,千林已流素。出门寻旧溪,爱踏松影路。气和空宇澄,寒魄如春露。去寺不数武,回瞩惊莽互。幽泉洗我心,微钟杳然度。
-
奉和少穆尚书元夕步月原韵
边城也自作元宵,缥缈天山雪正消。熊隼猗那飘画戟,鱼龙曼衍踏春潮。风姨舞罢吹衣细,月姊妆成满镜娇。良友佳儿足幽兴,两家蜡屐未嫌遥。
-
十月十五夜同印持子将诸兄弟自灵隐步月至上天竺口占
冷泉亭畔树初明,百道寒光水面生。松月似留人住住,溪声却唤我行行。
-
金陵秋夜与彭寅之汤子重步月
双阙深沉夜向阑,碧天露下葛衣单。风吹急柝严城闭,月照行人古道寒。往事悠悠歌凤去,青山靡靡识龙蟠。壮怀万里同游在,满目风烟引剑看。
-
鹭公与筠儿步月有作率尔继之
微微月上层松顶,习习风生远岫间。夜色计佳犹易办,料应此法两人间。
-
与钱惟重步月下
秋风何处起,兹夕倍堪嗟。不见碧云色,难禁孤月华。客愁惊蟋蟀,乡思忽蒹葭。谁谓天河远,翩翩汉使槎。
-
朝鲜儿歌
...熟稀,儿行道路两啼饥。黄金掷买倾装得,白饭分餐趁舶归。我忆东藩内臣日,纳女椒房被裤翟。教坊此曲亦应传,特奉宸游乐朝夕。中国年来乱未锄,顿令贡使入朝无。储皇尚说居灵武,丞相方谋卜许都。金水河边几株柳,依旧春风无恙否?小臣抚事忆升平,尊前泪泻多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