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菱行
〔唐〕
白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锦彩鸳翔。
白马湖呀,湖水饱满,秋高气爽,水面上紫菱如锦,游着彩色的鸳鸯。
荡舟游女满中央,采菱不顾马上郎。
姑娘们在湖心划动着小船,采摘菱角呀,谁去看那小伙子骑在马上。
争多逐胜纷相向,时(1)转兰桡(2)破轻浪。
比多比快各找对手呀,不时用兰木桨儿划开轻波细浪。
长鬟弱袂(1)动参差(2),钗影钏文(3)浮荡漾。
长发窄袖儿轻轻地摇动,头钗手镯儿在水中荡漾。
笑语哇咬(1)顾晚晖,蓼花(2)缘岸扣舷归。
姑娘们笑语喧哗披着晚霞,扣舷而歌返回长满水草的岸旁。
归来共到市桥步,野蔓系船萍满衣。
一起登上市镇桥边的码头呀,野草系住小船,水萍沾满了衣裳。
家家竹楼临广陌,下有连樯(1)多估客(2)。
家家的竹楼都临近水边的大路,下面桅杆林立,船上尽是客商。
携觞荐(1)芰夜经过,醉踏大堤相应歌。
他们携着酒壶菱角,夜间经过竹楼,醉悠悠地踏着节拍在堤上歌唱。
屈平祠(1)下沅江(2)水,月照寒波(3)白烟起。
呵,这沅江之滨是当年屈原放逐的地方,月光照着清冷的水波,江上白雾茫茫。
一曲南音此地闻,长安北望三千里。
在这里听到一曲江南的民歌,怎不使人把那三千里外的长安眺望。
小提示:刘禹锡《采菱行》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采菱行》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乐府诗。此诗施大笔墨、花大力气描述了岁秋之季,白马湖上的采菱姑娘们辛勤忙碌的劳动生活。全诗语言清新,叙述流畅,既有明秀艳丽之笔,又不失清辉愁涩之韵,在两相对比之中,诗人的真性情袒露无遗。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七言乐府
- 创作年代唐代
创作背景
《采菱行》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朗州(今隶属于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期间(805—815年)。刘禹锡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贬至朗州当司马,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十月起,在朗州一共住了十年。这十年间,他的心情是郁郁寡欢的,虽然他的斗争精神并未因此而减弱。当他听到南方人唱歌的声音,他又想起了北方的长安,路途阻隔,何时能结束这种痛苦的生活,这种思想时刻萦绕在他的心里,因此,他写下了《采菱行》这首诗,以抒发自己的当时的郁闷心情。
相关诗词
-
舟行
渌水平如镜,芙蓉媚远天。时闻采菱曲,唱近使君船。
-
采菱曲十二章·其八
焚香懒著鵔鸃冠,长日东君带笑看。好是绿窗明月夜,潜身行傍曲阑干。
-
采菱曲十二章·其九
旧识花卿在锦城,相逢高唱少年行。那堪回首东风恶,吹送青帆入四明。
-
行香子·构屋水滨喜而赋此
小小疏椽,碧水经前。每临溪、匹练红牵。蒹葭十亩,尽受荒烟。有采菱桡,沽酒渡,钓鱼船。野渡无边,树影森然。数游鳞、傍岸流连。更谁貌得,晋唐宋间。请顾长康、吴道子、李龙眠。
-
艳歌行三首·其二
齐倡赵女尽妖妍,珠帘玉砌并神仙。莫笑人来最落后,能使君恩得度前。岂知洛渚罗尘步,讵减天河秋夕渡。妖姿巧笑能倾城,那思他人不憎妒。莲花藻井推芰荷,采菱妙曲胜阳阿。
-
答林行父
男儿未肯著渔蓑,且把屠龙一剑磨。宣室岂容无贾谊,词林尚可著廉颇。壮怀每被愁怀恼,官况宁如旅况多。我欲便归归未得,江南孤负采菱歌。
-
雪湖归自鄞辱示纪行佳作依韵奉酬且订山庄之约
北窗长日卧看山,兴在松云杳霭间。正忆孤琴候萝径,忽经介使扣柴关。槐风当午帘垂地,梅雨经旬水没湾。湖上采菱成旧约,画船同载夕阳还。
-
采菱曲十二章·其七
那曾调笑问当垆,惯向书斋直唾壶。蓦地閒行寻不得,画廊东角斗摴蒱。
-
踏莎行·秋思
蘋叶烟深,荷花露湿。碧芦红蓼秋风急。采菱渡口日将沉,飞鸿楼上人空立。彩凤难双,红绡暗泣。回纹未剪吴刀沥。梦云归处不留踪,厌厌一夜凉蟾入。
-
江南行·其二
郎从何处贩鲜来,妾亦采菱溪上归。相并船头打两桨,莫教溅浪湿侬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