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居赋
〔宋〕
昔予先君(1),以布衣学四方(2),尝过洛阳,爱其山川,慨然有卜居意,而贫不能遂。
从前,我父亲以平民的身份到四方游学,曾经到过洛阳,喜爱那里的山川景色,感慨赞叹,产生了在洛阳选择一个地方筑室定居的意向,只是因为贫穷才没有如愿。
予年将五十,与兄子瞻皆仕于朝,裒橐中之馀,将以成就先志,而获罪于时,相继出走。予初守临汝,不数月而南迁。道出颍川(1),顾犹有后忧,乃留一子居焉,曰:“姑糊口于是。”既而自筠迁雷,自雷迁循,凡七年而归。
我将近五十岁的时候,与哥哥子瞻两人同时在朝廷中任职,当时本想把积攒下来的钱集中起来买地筑室,完成先人的遗志,可就在此时,兄弟两人都得罪被贬,相继离开京师。我开始时出守临汝,没几个月又被南迁。路过颍川的时候,考虑到今后可能还会有更大的祸患,于是就让一个儿子留下来住在颍川,对他说:“你就姑且在这里糊口吧。”后来,我又从筠州被迁谪到雷州,从雷州迁谪到循州,直到七年之后才遇赦北归。
颍川之西三十里,有田二顷,而僦庐以居。西望故乡,犹数千里,势不能返,则又曰:“姑寓于此。”
颍川西边三十里的地方,有我买下的二顷田,于是就租赁房子在这里住下了。向西遥望故乡,还有好几千里远,而当时的形势又不能回去,于是就在心里对自己说:“暂且就住在这里吧。”
居五年,筑室于城之西,稍益买田,几倍其故,曰:“可以止矣。”
过了五年,在颍川城西边自己盖了房子,又买下一些田,总数差不多比原先增加一倍,这时才对自己说:“可以在这里定居了。”
盖卜居于此,初非吾意也。昔先君相彭、眉之间,为归全之宅,指其庚壬曰:“此而兄弟之居也。”
实际上,在这里定居,并不是我的本意。早先,我父亲经过观察,把彭州、眉州之间的地方定为安葬之地,并且指着它的西北方位说:“这里将来就是你们兄弟两人居住的地方。”
今子瞻不幸已藏于郏山矣!予年七十有三,异日当追蹈前约,然则颍川亦非予居也。
如今,子瞻已经去世,埋葬在郏城县的嵩阳峨眉山;我也已经七十三岁,以后我还要追践前约,实现父亲曾经说过的话。既然如此,那么,颍川也就不是我永久定居的地方了。从前,西汉的贡少翁任御史大夫,已经八十一岁,老家在琅琊,只有一个十二岁的儿子,自己忧虑死后恐怕不能归葬故乡。
昔贡少翁为御史大夫,年八十一,家在琅琊,有一子,年十二,自忧不得归葬。元帝哀之,许以王命办护其丧。谯允南年七十二终洛阳,家在巴西,遗令其子轻棺以归。今予废弃久矣,少翁之宠,非所敢望,而允南旧事,庶几可得。然平昔好道,今三十馀年矣。
汉元帝哀怜他。特地准许,等他死后,皇帝下令护持他的灵柩归葬。三国时的谯允南,七十二岁时死在洛阳,老家在巴西郡,临终前就告诉他的儿子,预先做一口轻便的棺材.以便死后把他的遗体运回老家安葬。现在,我已经退出官场、赋闲家居很久了,不敢奢望能有少翁那样的荣宠,但像谯允南那种死后归葬的事或许还可以实现。不过,我平素就喜爱道家的思想,至今已有三十多年了。
老死所未能免,而道术之馀,此心了然,或未随物沦散。然则卜居之地,惟所遇可也,作《卜居赋》以示知者。
衰老死亡自然是不能避免的,但我几十年学道的结果,对一切都已看得清清楚楚.即使死了以后,这颗心也决不会随着尸体的腐朽而埋没散失,它将永远系念着我的家乡。既然如此,那么,定居的地方,碰到哪里就算哪里,什么地方也都无所谓了。所以,我写作了这篇《卜居赋》,让了解我的人来阅读。
吾将卜居,居于何所?西望吾乡,山谷重阻。兄弟沦丧,顾有诸子。吾将归居,归与谁处?寄籍颍川,筑室耕田。食粟饮水,若将终焉。念我先君,昔有遗言:父子相从,归安老泉。阅岁四十,松竹森然。诸子送我,历井扪天。汝不忘我,我不忘先。庶几百年,归扫故阡。
我将要选择地点定居下来,究竟该住在哪里呢?向西遥望我的家乡,但见山峦重迭。艰难险阻。兄弟二人虽已沉沦埋没,环视左右,还有好多后代。我想回到老家居住,但回去后和谁住在一起呢?只好寄住在颍川,在这里盖起房,耕田种粮,自食其力。每天起来吃着这里的小米,喝着这里的水,就好像要老死在这里了。回想我死去的父亲,曹经有过遗言:父子要在一起,都回归老翁泉旁。四十年过去了,父亲坟地里植下的松树、竹子都已繁茂地生长起来。孩子们送我回归故乡,摸着天空和星辰,行进在山高入云的蜀道上。你们不忘我。我也决不会忘记祖先。或许我死了之后,你们能回故乡祭扫祖先的坟墓。
我师孔公,师其致一。亦入瞿昙、老聃之室。此心皎然,与物皆寂。身则有尽,惟心不没。所遇而安,孰匪吾宅?西从吾父,东从吾子。四方上下,安有常处?老聃有言: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我以孔夫子为师,效法他始终如一,不改其志。也兼学释氏、道家,吸取他们合理的东西。我的心非常明亮,与我的躯体都显得异常沉静。我的躯体自然有完结的时候,但我的心却永远也不会沦没。碰到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安居下来,哪里不可以是我的住宅呢?我向西追随我的父亲,向东则依从我的儿子。天地上下,左右四方,哪里有什么永久居住的地方呢?老子曾经说过:只因为不居住,所以才不存在去与不去的问题。
小提示:苏辙《卜居赋》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相关诗词
-
水调歌头·湘阴簿新居
了却意中事,卜筑快幽情。雨帘云栋深窈,歌笑霭春生。青嶂碧溪门户,暖翠浮岚衿席,前日展湘屏。种竹看霜节,栽菊待秋英。九世图,闲居赋,丽人行。名碑古画,贴遍东阁与西亭。庭下森兰洁玉,天外骧龙舞凤,心迹喜双清。频瀹炊茶鼎,听我扣门声。
-
卜居顾山柬寄望亭亲友
扰扰兵尘遍里闾,天心未许患消除。鱼盐小市堪容足,桃李幽溪拟结庐。东郭先生闲隐几,西园公子赋离居。莫辞莺脰湖波远,好趁花时一访予。
-
次祭酒胡公移居禁城之西韵·其四
疏槐凉雨晓来过,短服新裁试越罗。长日闭门人事少,清风满榻绿阴多。退朝只想寻韦曲,投老犹思赋茧窝。共喜卜居成物色,满怀诗思近如何。
-
燕京迁居城南次韵答张鸿与伦绍周见讯·其一
碣石宫前偶卜居,都亭奏记未堪书。上林亦有相如赋,五色云中望玉舆。
-
曾人倩春日移居招同诸君夜集余偶以他燕不赴赋谢此章
韦曲西南大隐留,卜居春日近龙楼。金门诏许东方待,玉殿书将太乙雠。柳色甘泉移砌上,花香平乐过床头。群公正引挥毫兴,愁绝青丝绊紫骝。
-
蒋子云都水定居西长安门外
南泠三载赋閒居,春日长安近卜庐。苑树飞烟分客榻,禁钟浮月散朝车。扬雄天禄多奇字,方朔金门有谏书。相望西桥应不远,莫教风雨往来疏。
-
范仲山以涧谷居自号为赋二首·其二
丘壑中间著幼舆,何如此地卜幽居。棋声夜静客饮酒,花影昼閒儿读书。尘世覆蕉多得鹿,痴人缘木更求鱼。先生梦觉浑无事,一笑浮云指太虚。
-
朱山人卜居广陵持卷遍乞名公题赠余赋二章·其二
回首高斋翳绿苔,大江晴望海云开。言将德耀居吴苑,不学灵均放楚台。一叶乍从兰浦过,四松先傍草堂栽。抽毫试觅平原叟,曾寄双鱼到越来。
-
珠公归自永阳山中出其山居槁因赋·其一
政为时危去卜居,不知霜雪满头颅。归来一笑诗成卷,还记桃源路也无。
-
句曲山房歌王克斋司徒请赋
句曲古灵壤,嵯峨屹高空。遥联峨眉秀,近接钟山雄。传闻兹地神仙居,卜筑今有高人庐。高人谁欤世居此,今司徒公太原裔。司徒精舍山之阳,林屋窈窕开青苍。门前溪九曲,屋后松千章。水石岚霏地深迥,自喜幽栖远人境。读易梅窗清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