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自余为僇人(1),居是州(2)(3)惴慄(4)(24)(5)隙也,则施施而行(6)漫漫而游(7)(8)(24)(5)徒上高山,入深林,(10)回溪(11)幽泉(12)怪石,无远不到(13)。到则披草(14)而坐,倾壶(15)而醉。醉则更相(16)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17)(18)而起,起而归。以为(19)是州(2)之山有异态(20)者,皆我有也,而(23)(21)知西山之怪特(22)

我自从成为有罪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就常常恐惧不安。如有空闲时间,就慢慢地行走,无拘束地游玩。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尽头。幽僻的泉水,奇异的山石,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到了目的地就分开草而坐下,倒尽壶中酒,一醉方休。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觉了就做梦。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在这种境界中获得的)相同的乐趣。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家。我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特形状的,我都游过了;可是我还未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特别。

今年(3)九月二十八(1),因坐法华(4)西亭(5),望西山,(6)指异之(7)。遂命仆人,过湘江(8)(9)染溪(10)(11)榛莽(12),焚茅茷(13)(2)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15)(16),则凡数州之土壤(17),皆在衽席(18)之下。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我因坐在法华寺西亭,眺望西山,才指点着觉得它奇特。于是命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荆棘,焚烧乱草,一直到山顶才停下。(我们随后)攀援登上山顶,随意坐下观赏,附近几个州的土地,就全在我们的坐席之下了。

(3)(1)高下之势,岈然(4)洼然(5),若(6)若穴,尺寸千里(7)(8)(9)累积(10)莫得(11)遯隐。萦青缭白(12),外与天(13)四望如一(14)。然后知是山(15)特出(16),不与培塿(17)为类,悠悠乎(18)与颢气(19),而莫得(11)(3)(1)(20)洋洋乎(21)造物者(22)游,而不知(3)(1)(2)

这几州的地势高低不平,高处是深山,低处是洼地,像蚁封,像洞穴,(看上去)只有尺寸之远,实际上有千里之遥。(这为千里之内的景物)聚集、紧缩、累积在眼下,没有什么能够隐藏。青山萦回,白水缭绕,外与天边相接。向四面望去都是一样的景象。(登上山顶)然后才知这座山的特别突出,与小土丘不一样。辽阔浩渺啊与天地间的大气合一而不能得到它的边际,悠然自得啊和大自然交游而不知它的尽期。

引觞(4)满酌(5)颓然(6)(7)醉,不知(1)之入。苍然(8)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9)不欲归。心凝(10)形释(11),与万化(12)冥合(13)。然后知吾(14)(3)(2)游,游于是(16)(3),故为之文(17)(18)是岁(19)元和(20)四年也。

(于是我们)拿起酒杯斟满酒,喝得东倒西歪地进入醉态,不知太阳下了山。灰暗的暮色,由远而至,直到看不见什么了还不想返回。(我只觉得)思想停止了,形体消散了,与自然界万物不知不觉地融为一体了。(游过西山)然后才知我以前不曾真正游赏过,真正的游赏是从这里开始的。所以我把这次西山之游写成文章以记载下来。这一年是元和四年。

小提示: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散文,为《永州八记》的第一篇。此文记叙了作者发现和宴游西山的经过,描写了西山的怪特,抒发了对怀才不遇愤懑和现实丑恶的无奈之情。

创作背景

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革新运动,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到永州后,其母病故,王叔文被处死,他自己也不断受到统治者的诽谤和攻击,心情压抑。永州山水幽奇雄险,许多地方还鲜为人知。柳宗元在这漫长的戴罪期间,便到处游览,搜奇探胜,借以开拓胸襟,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永州八记》就是这种心态之下的游历结晶,《始得西山宴游记》这篇文章写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

柳宗元

柳宗元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贞元九年(793)进士,授集贤殿正字,调蓝田尉,拜监察御史。因参加王叔文集团,“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司马。十年后迁为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病死任上。柳宗元与韩愈共倡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其诗与韦应物并称“韦柳”。有《柳河东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