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李邕
〔唐〕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1)直上九万里。
大鹏一日从风而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之高。
假令(1)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2)沧溟(3)水。
如果在风歇时停下来,其力量之大犹能将沧海之水簸干。
世人见我恒(1)殊调(2),闻(3)余(4)大言(5)皆冷笑。
世人见我好发奇谈怪论,听了我的大言皆冷笑不已。
宣父(1)犹能畏后生,丈夫(2)未可轻年少。
孔圣人还说后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轻视年轻人啊!
小提示:李白《上李邕》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上李邕》是唐代伟大诗人李太白青年时期的作品。此诗通过对大鹏形象的刻画与颂扬,表达了李太白的凌云壮志和强烈的用世之心,对李邕瞧不起年轻人的态度非常不满,表现了李太白勇于追求而且自信、自负、不畏流俗的精神。年轻的李太白敢于向大人物挑战,充满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 创作年代720年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代的作品。李邕在开元七年(719年)至九年(721年)前后,曾任渝州(今重庆市)刺史。李白游渝州谒见李邕时,因为不拘俗礼,且谈论间放言高论,纵谈王霸,使李邕不悦。史称李邕“颇自矜”(《旧唐书·李邕传 》),为人自负好名,对年轻后进态度颇为矜持。李白对此不满,在临别时写了这首态度颇不客气的《上李邕》一诗,以示回敬。
相关诗词
-
赠李太仆
十载西台誉转隆,欣逢新命简宸衷。按章尽展匡时略,抗疏曾高直谏风。解绶名惟元礼重,拥车政自李邕同。秉心伫看歌騋牝,共道居然御史骢。
-
赠淮上李条侯兼寿其尊人
长淮东走入海流,淮阳城北黄云秋。中有奇士李条侯,少年意气凌沧洲。读书喜学万人敌,击剑常从侠少游。下车但揖朱亥辈,入坐不乏陈遵俦。西泠吴生与余善,自言曾识李生面。纵酒每登南昌亭,走马时过下邳县。方今四海无风尘,遣君半世居贫贱。干将未拭华阴土,已有光芒中夜见。李生有父寿且康,莱衣鸠杖同徜徉。李生有弟不可当,精采奕奕神飞扬。安车蒲轮会有时,且调甘旨娱高堂。三山宫阙在咫尺,坐看沧海鸣枯桑。怜余夙昔事章句,三十年来少知遇。生平愿得肝胆交,路傍扰扰安足数。浮云不蔽长淮路,渺望淮南丛桂树。他年结客丰沛间,握手登堂拜生父。
-
麻姑山诗·读李邕天师碣文
腾腾六尺碣,标置羽客坟。龟螭尚坚完,字画稍破分。道士惜故物,编扶使长存。前已三百年,后当几何春。昔诵八哀咏,颇推李邕文。披襟喜此逢,再读目愈昏。道固难洞达,辞犹不雄浑。岂殊沸鸣蛙,见谓鼓吹繁。惜哉开元盛,乃乏史笔人。复疑少陵翁,赏识或失...
-
发广陵遇雪李员外枉饯周园
粤客同飞盖,园曾几度游。淮西吾自去,江左尔还留。雪密枫林暮,天遥露掌秋。独怜朋好散,谁上李膺舟。
-
送李太守归乡·其四
文藻风流似李邕,下车偏自问龙钟。若非雨露沾枯槁,?得寒山数亩松。
-
李观察君哲挽词
大茂甲子峰,冲融秀气钟。一官秦执法,五礼汉司农。经学传韦相,才名表李邕。陵今称下马,人拜若堂封。
-
上李舍人
李侯半天霞,绝俗几千丈。平生有劲气,傲岸力高尚。波涛驱笔底,万里一奔放。清风凛须眉,挺拔舍人样。蚤以鸳鹭姿,簉羽迩天仗。拖绶奉朝请,论列专靡让。言辞剧酸灼,贬窜辱伤谤。官资如马足,曾不兴怊怅。宴游长笑傲,忠鲠期自谅。江山穷赏目,搜抉归吟唱。于今富篇章,态度难悉况。精清极孤高,丽雅略谈浪。乘豪骋雄怪,句法时跌宕。端如抚良琴,杳默变清亮。连篇时讽咏,飧寝每辄忘。我惭语俗下,有类牛鸣盎。遽耳咸池音,吟魂惊沮丧。闻之良匠氏,侏儒非冗长。医师兼百药,马勃用或当。微言出堂下,挈手烦叔向。倘许揖戈鋋,愿奉诗坛将。
-
上李承旨学士·其二
表表声名动缙绅,金銮奏事旧词臣。胸中千古渊源学,天下十分端正人。犹记演纶依日月,行看听履上星辰。枝南枝北云山异,何日抠衣拜后尘。
-
和曹宪金华山韵上李雁湖·其三
浮名镜边尘,骄气炉上雪。胡为认而有,引满犹不发。有怀东方人,书眼高照月。纾徐如行云,去就不尔屑。
-
上李郎中嘉言二首·其一
...然秀,岂无草与菅。中有百尺松,可憩不可攀。六月久不雨,祝融奋其官。行人渴欲死,班荆此盘旋。往来得所托,感慨为长叹。况尔山上苗,久荫无弃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