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庭前甘菊花

杜甫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庭前甘菊移时晚(1),青蕊重阳(2)(3)摘。

庭前的甘菊花因为移载得晚,到重阳节时花蕊还是青的没有开花,不能摘来观赏。

明日萧条醉尽醒(1),残花烂熳(3)开何益?

等到明天秋景萧瑟人们从酒醉中清醒了,你再开出些残花来有什么用呢?

篱边野外多众芳(1)采撷(2)细琐升中堂(3)

篱笆边的野地里开了许多杂花,人们将这些细碎琐屑的花采了摆在中堂中观赏。

(1)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2)缠风霜。

感念你空长了大大的枝叶,只因根扎的不是地方才不幸为风霜所侵。

小提示:杜甫《叹庭前甘菊花》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叹庭前甘菊花》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七言古诗。这首诗写诗人看庭前甘菊花开得晚了,没赶上重阳佳节,叹息庭前的甘菊生不逢时,借以表达了自己没有机会为国家平定叛乱尽一份绵薄之力的愤慨。这首诗借庭菊以寄慨,甘菊喻君子,众芳喻小人。诗中用“野外”、“众芳”细琐却被采回摆放厅堂,反衬甘菊花的生不逢时,不被欣赏。对“众芳”细琐被采回摆放厅堂的现象的不满,对甘菊花的遭遇表达了惋惜与同情。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重阳节,时杜甫居长安下杜城。诗人看到庭前迟开的甘菊花,不禁联想到自己的身世,有感而作。

杜甫

杜甫(诗圣)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