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自新传

归有光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张自新,初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性方简,无文饰。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髫龀丧父,家计不能支,母曰:“吾见人家读书,如捕风影,期望青紫,万不得一。且命已至此,何以书为?”

自新涕泣长跪,曰:“亡父以此命鸿,且死,未闻有他语,鸿何敢忘?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

与其兄耕田度日,带笠荷锄,面色黧黑。夜归,则正襟危坐,啸歌古人,飘飘然若在世外,不知贫贱之为戚也。

兄为里长,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每岁终,官府催科,搒掠无完肤。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县吏怪其意气,方授杖,辄止之,曰:“而何人者?”

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

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弱冠,授徒他所。岁归省三四,敝衣草履,徒步往返,为其母具酒食,兄弟酣笑,以为大乐。

自新视豪势,眇然不为意。吴中子弟多轻儇,冶鲜好衣服,相聚集,以亵语戏笑,自新一切不省。与之语,不答;议论古今,意气慷慨。酒酣,大声曰:“宰天下竟何如?”

目直上视,气勃勃若怒,群儿至欲殴之。补学官弟子员,学官索贽金甚急,自新实无所出,数召笞辱,意忽忽不乐,欲弃去,俄得疾卒。

自新为文,博雅而有奇气,人无知之者。予尝以示吴纯甫,纯甫好奖士类,然其中所许可者,不过一二人,顾独称自新。自新之卒也,纯甫买棺葬焉。

归子曰:余与自新游最久,见其面斥人过,使人无所容。俦人广坐间,出一语,未尝视人颜色。笑骂纷集,殊不为意。其自信如此。以自新之才,使之有所用,必有以自见者。沦没至此,天可问耶?世之乘时得势、意气扬扬、自谓己能者,亦可以省矣。

语曰:“丛兰欲茂,秋风败之。”

余悲自新之死,为之叙列其事。自新家在新洋江口,风雨之夜,江涛有声,震动数里。野老相语,以为自新不亡云。

作品简介

《张自新传》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创作的一篇传记。传记的主人公是一位失意的穷书生,他科场失意,终身无甚功名,按传统史学标准,本不具备立传资格。作者所突出者是其一生不幸的命运,张自新孝母、悌兄、勤劳、质朴,用心读书而为文有奇气,胸有大志而欲有用于世,然而却受尽嘲笑凌辱,最终郁郁而逝。此种“丛兰欲茂,秋风败之”的不幸命运,寄寓着作者自身的人生感概,故而尤为感人。全文围绕其“性方简,无文饰”的个性落笔,用笔生动,形象传神,尤其是结尾,用“风雨之夜,江涛有声,震动数里”来象征张自新不亡的魂灵,更具有一种深长的诗意效果,可谓神来之笔。

创作背景

《张自新传》这篇传记结尾有“野老相语,以为自新不亡云”之语,则此文当撰写于张自新卒后不久。文中又提到吴纯甫“买棺葬焉”一事,吴纯甫卒于嘉靖十七年(1538年)四月,见归有光《吴纯甫行状》,则此文之作必在此前,即嘉靖十六年(1537年)或更先于此。传记中的主人张自新是一位慷慨任气、耕读自励、孝母敬兄、贫贱不移的读书人,可惜怀才不遇,淹蹇一生,郁郁以终。写此文时,归有光正值三十岁左右,尚未中举,尽管来日方长,但对于这位友人之死,不能不有所感触、无动于衷。正是因为有如此情愫,这篇传记才饱含兔死狐悲、同病相怜之情,将人物形象立体化地呈现于读者面前。

  • 赏析

《张自新传》此文是人物传记,但作者并没有滴水不漏地一一记叙张自新的生平,而是选取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特征的几件事来加以描述,使得人物性格非常鲜明突出。

一是说他对于“古经中疑义”,能“随口而应,若素了者”,表明他的确“敏慧绝出”;二是说少年夜读时,同舍生睡着了,张自新竟气得“以灯檠投之”,并将他训斥一顿,表明他的性格直率刚正;三是写家贫,母亲劝他辍学,他...

展开全部
归有光

归有光

明代中期散文家、官员

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自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人,后徙居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区)。归有光是“唐宋八大家”与清代“桐城派”之间的桥梁,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并称为“唐宋派”,著有《震川先生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