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店妪传
〔宋〕
唐河店南距常山郡(1)七里,因河为名(2)。平时虏(3)至店饮食游息,不以为怪。兵兴以来(4),始防捍之,然亦未甚惧。
唐河店离南边的常山郡有七里远,以河的名为店名。平时辽国的兵士到店里吃饭休息,没人感到奇怪。自从战争爆发以来,边防才变得严紧,但是也并不害怕辽兵。
端拱(1)中,有妪独止店上(2)。会一虏至,系马于门,持弓矢坐定,呵妪汲水。妪持绠缶趋(3)井,悬而复止,因胡语(4)呼虏为王,且告虏曰:“绠短,不能及也。妪老力惫(5),王可自取之。”
端拱年间,有个老妇人只身留在店里。正碰上有一个辽兵来了,他把马系在门前,拿着弓箭坐下,大声叫喊老妇人给他打水。老妇人拿着井绳和瓦罐去井边,刚把井绳放下去又停住了,因为辽话称虏为“王”,她就对辽兵说:“井绳短,打不到水。我年纪大力气不够,请王自己打水吧。”
虏因(1)系绠弓杪(2),俯而汲焉。妪自后推虏堕井,跨马诣郡。马之介甲(3)具焉,鞍之后复悬一彘首(4)。常山民吏观而壮之。噫!国之备塞(5),多用边兵,盖有以(6)也;以其习战斗而不畏懦矣。一妪尚尔(7),其人可知也。
辽兵就把井绳系在弓的一头,俯下身子向井里打水。老妇人于是从背后把辽兵推落井中,骑上辽兵的马跑到郡城报告官府。马的身上铠甲齐备,马鞍后面还悬挂着一个猪头。常山郡的吏民看到了都认为她勇敢。
近世边郡骑兵之勇者,在上谷(1)曰“静塞(2)”,在雄州(3)曰“骁捷”,在常山曰“厅子”。是皆习干戈战斗而不畏懦者也。闻虏之至,或父母辔马(4),妻子取弓矢,至有不俟甲胃而进者。顷年胡马(6)南下,不过上谷(1)者久之,以“静塞(2)”骑兵之勇也。会边将取“静塞(2)”马分录帐下以自卫,故上谷(1)不守。
唉,国家防守边塞要地,大量使用边地的士兵,这是有原因的,因为他们习惯作战而且不惧怕不懦弱啊!一个老妇人尚且能如此,那些边地的士兵就更不难想象了。近年来对边地要塞那些勇猛的战士,在上谷称为“静塞”,在雄州称为“骁捷”,在常山被谓“厅子”,这些都是习惯作战而且不惧怕不懦弱的人啊!听到外敌入侵,有的父母准备战马,有的妻儿整理武器,甚至还有不披挂铠甲就去迎敌的。近年来北方胡人来侵袭,很久都打不过上谷,就是因为“静塞”士兵的勇猛啊!只是恰逢戍边的将领把“静塞”的士兵都调到自己的军营来保护自己,所以上谷没有把守住。
今“骁捷”“厅子”之号尚存而兵不甚众,虽加召募,边人不应,何也?盖选归上都(1),离失乡土敌也;又月给(2)微薄,或不能充(3);所赐介胄鞍马,皆脆弱赢瘠(4),不足御胡;其坚利壮健者,悉为上军(5)所取;及其赴敌,则此辈(6)身先,宜其不乐为也。
现在“骁捷”、“厅子”的名号还在,但是兵马不多,即使招募士兵,边地的人也不响应,这是为什么呢?都是因为被选中的都要归属上都,离开了家乡故里的缘故啊。而且每月的军饷微薄,有的甚至不能糊口;发给他们的铠甲装备很脆弱,战马也瘦弱,不能够抵挡胡人;而那些坚固的铠甲装备和强健的战马都被更上一级的部队拿走了。到了打仗的时候,却是这些人冲锋在前,当然他们不愿意这样做了。
诚(1)能定其军,使有乡土之恋;厚其给,使得衣食之足;复赐以坚甲健马,则何敌不破!如是得边兵一万,可敌客军(2)五万矣。谋人之国者,不于此而留心,吾未见其忠也。
如果能稳定那些军队,使那些士兵对自己的故里有眷恋的感情;增加他们的军需给养,使他们在吃饭穿衣上富足;再给他们配上坚固的铠甲和强健的战马,那么什么样的敌人打不败?如果真能如此,只要选一万边地的士兵,就可以抵挡外敌五万啊!治理国家的人,不在这方面用心,我看不出他们的忠心啊!
故因一妪之勇,总录边事,贻(1)于有位者云(2)。
因此通过一个老妇人的英勇事迹,总体记录边境战事,赠给在位当权的人。
小提示:王禹偁《唐河店妪传》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唐河店妪传》是宋代文学家王禹偁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分两部分,前两个自然段记叙唐河店妪机智杀敌的事迹,叙事简明平易,然而却生动传神;第三到六自然段是议论,作者指斥执政者边防政策的失误,正面提出自己重边兵的意见,其议论详明恳切。文章虽分两部分,但前后关合紧密,浑然一体。中间用一个感叹词“噫”,承上启下,既衔接自然,又情意深长。
- 作品出处小畜集
- 文学体裁散文
- 创作年代宋代
创作背景
五代以来,北方契丹族(辽)渐渐崛起,并常有南下之望,汉与契丹之间长期和睦相处的局面渐被打破了。北宋王朝统一南中国后,为了解除契丹人的威胁,宋太宗于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和雍熙三年(986年)曾两次兴兵伐辽,企图收复五代时被辽国占领的北方大片土地,但两次均告失败,唐河一带因而成为北方边防的前线。
探讨失败的原因,谋画进击的策略,是当时朝野十分关注的问题。在此形势下,北宋朝廷重臣多畏敌如虎,纷纷向太宗上疏,主张“屈己”求和;宫居右正言的王禹偁则于端拱二年(989)献《御戎十策》,力主“外任其人而内修其德”,充分准备,俟机再战,并建议太宗“下诏感励边人,使知取燕蓟旧疆,非贪其土地”。这篇文章就是缘此而发的,约作于端拱二年或淳化初年(989年左右)。
相关诗词
-
泊两河口
叠浪龙鳞合,双河燕尾分。系船欹野树,炊饭煖春云。鸡唱荒村得,沙崩永夜闻。明朝逢改火,熟食侑芳尊。
-
伏读高昌佥宪公唐律十二首爱其清新雄杰殆本天成非吟哦造次可得韩退之慕樊宗师文苏子瞻拟黄鲁直体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区区虽欲效颦第
慷慨谁能发浩歌,此生此日且横戈。千金宝甲来徽境,万斛楼船下信河。江雁不知秋色老,天鹅偏向柳阴多。绣衣使者经行地,紫蟹红菱酒作波。
-
采芳亭喜传长孺同舍至共观芍药因话二顾·其二
二顾何翩翩,耽玄近可怜。青云还我贵,白眼好情偏。见面从君过,无书只信传。宁知花坞里,吏隐亦逃禅。
-
池河驿
前日中都雪,都人庆丰年。今日池河雪,寒冰在前川。平明集仆夫,饭熟犹晏眠。高呼强之饭,牛冻车不前。黄犊成素骊,乌巾为白毡。却忆荆山外,别有琼瑶田。去京尚十舍,去乡仍渺绵。安能讼滕六,旭日布九天。
-
河西驿
午辞潞阳城,明发河西驿。寒云遰苍茫,回雪舞虚白。飞鸟不得下,惊潨暗相射。停桡散水华,依樾避风力。暖浪换春酒,杯陈十指直。翻思出塞苦,寒气殊未极。马毛山猬缩,人面深墨黑。幸此舟楫安,高枕候霁色。
-
宽河
鸣鼙起前旌,草白露未晞。中夏失炎暑,晓寒尚重衣。荐登杨柳颠,屡涉阴涧涯。面黑衣有垢,黄沙正霏霏。道狭师旅繁,令严部伍迟。景晏未投营,人马同饥罢。钻火爇野草,安能顾甘肥。月出新筑城,四山若熊罴。太白西方高,星宿光陆离。欲飞还故乡,云路风力微。幸逢尧舜世,伫候河清期。再歌六月诗,恻恻有所思。
-
文信国公祠唐云麾将军李秀残碑用坡公石鼓歌韵柬椒堂京兆
...。升香肃肃来生徒,奏鼓蓬蓬警蒙瞍。观经何啻门鸿都,阙字难稽山岣嵝。依稀圆壁瓦砾残,洗刷清泉尘网厚。大梁携归一已私,前尹流传万历某。墨华古月宜碧空,宦橐黄金等乌有。何如艺苑示戈磔,顿使幽岩脱械杻。坚贞不碍砺角牛,巧诈还当嗤瓦狗。延陵微意寓激劝,...
-
自灵岩登天平山次柳道传韵
范公命世才,志欲清禹甸。高名冠礼闱,直道行谏院。气节凛霜柏,精神烂岩电。常怀天下忧,每恨党锢传。买田赡贫族,貤恩贲幽竁。致君岂无术,不采羞自荐。身未安朝廷,勋已树方面。稍亏一篑成,俄感两楹奠。相业贻后昆,源深流益衍...
-
伏读高昌佥宪公唐律十二首爱其清新雄杰殆本天成非吟哦造次可得韩退之慕樊宗师文苏子瞻拟黄鲁直体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区区虽欲效颦第
犹忆诗成夺锦袍,传宣光禄赐香醪。始知宦海梦初破,顿觉禅林味最高。千里空濛皆雨露,万山起伏即波涛。分明上界多官府,未必群仙领六曹。
-
伏读高昌佥宪公唐律十二首爱其清新雄杰殆本天成非吟哦造次可得韩退之慕樊宗师文苏子瞻拟黄鲁直体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区区虽欲效颦第
人品东南第一流,几回徙倚豁吟眸。雁鸿有信江淮晓,草木无言天地秋。萧寺僧归灯影乱,秦楼人醉笛声愁。当时记得传香使,鼍鼓逢逢催发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