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春四首·其四
〔唐〕
我恨不如江头人,长网横江遮紫鳞(1)。
我恨自己不如那江边的渔人,他们在江水中用长网横截江水来捕鱼。
独宿荒陂(1)射凫(2)雁,卖纳(3)租赋官不嗔(4)。
独自住宿在荒凉的池塘边射杀野鸭,卖了来交纳租赋,也不惹官家生气。
归来欢笑对妻子(1),衣食自给宁羞贫(2)。
回到家里与妻子儿女欢笑在一起,吃的穿的都能自给自足,也不会为贫穷而感到羞耻。
今者无端(1)读书史(2),智慧只足劳精神。
现在我无缘无故读了许多书史,有了知识也只是徒自费神罢了。
画蛇著足(1)无处用,两鬓霜白趋埃尘(2)。
好比画蛇添足而一无用处,两边的鬓发都雪白得了,还要在尘埃中趋奉奔波。
乾愁漫解坐自累(1),与众异趣(2)谁相亲。
这无端的愁绪,想要摆脱,却反而更受其累,自已的情趣与众不同,又有谁来与自已相亲呢?
数杯浇肠(1)虽暂醉,皎皎(2)万虑醒还新。
虽然有几杯酒灌入愁肠可以得到暂时的醉倒,但那明明白白的千思万虑,一到醒来,就依旧又真切地出现了。
百年未满(1)不得死,且可(2)勤买抛青春。
既来人生百年的大限还没有满,暂时又不会死去,那就殷勤地多买些酒来送走这春天的光阴吧!
小提示:韩愈《感春四首·其四》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感春四首》是唐代诗人韩愈所创作的一组七言古诗。第四首自恨“不如江头人”,也别出心裁,“今者无端读书史,智慧只足劳精神”,则抒发书生无用的想法,暗含对中唐黑暗政治的深痛控诉。韩愈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一种新的价值观,感伤之词中饱含了对政治功名的蔑视,对淡泊清闲、知足常乐的实在人生的向往。春恨的根由在于“读书史”,若像江畔的渔翁那样悠闲地生活,就没有“劳精神”的烦恼与悲愁之说,浇愁赖酒,而酒醒之后愁绪更深,诗人正是在这剪不断、浇不去的愁闷中苦吟、煎熬,看似洒脱至极,其实悲苦至极。
创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春, 韩愈在江陵府任法曹参军。法曹参军,官阶正七品下,品第在中县县令和中下县县令之间,社会地位不高。参军常受主司的责骂,亦时有遭鞭鞑之刑的威胁。韩愈对这种处境十分不满,心情苦闷。《感春四首》或因时感怀、或因事感怀。
相关诗词
-
早春四首·其四
西村一抹烟,柳弱小桃妍。要识春风处,先生拄杖前。
-
伤春四首·其四
高楼春昼独惊心,白日闲云亦自阴。风雨催花花已尽,满城新绿乱鸣禽。
-
晚春四首·其四
荒畦零乱满芜菁,春事收功欲老成。鹊噪鸠鸣莫无赖,晓枝千啭有雏莺。
-
伤春四首·其四
草木春还旧,乾坤事转新。他时问根本,斯道恐风尘。狂至非关酒,穷来实让人。不才庄氏木,甘老汉家薪。文字难知己,声名易有神。何为愁役役,天许放吾颦。
-
观迎春四首·其四
登楼入望见春明,处处池塘草欲生。花胜分来笔共彩,辛盘更侑羽觞行。
-
次韵弟茂通立春四首·其四
富人百屋看钱堆,不省东风几日来。报答春光须我辈,要当剧饮纵欢咍。
-
和太宰紫岩送春四首·其四
便买春醪日典衣,及时行乐莫相违。白鹭洲前宁久驻,紫薇红药待公归。
-
感兴四首·其四
女贫适人难,士穷事人易。堂堂七尺躯,道义非不贵。孰知一失身,禄爵反为累。由来食人食,有死心弗替。出门慎其随,大易著深义。所以古达人,隐约居乱世。我怀管幼安,高风邈难继。
-
惜春四首·其四
晴雨长相半,山容望转佳。叶齐烟漠漠,林静鸟喈喈。云气过亭幔,溪声入舫斋。伤春无限事,独坐酌茅柴。
-
感遇四首·其四
槁梧蒙绂冕,峥嵘化侯王。?饵先百牢,兰烟浮玉房。儿女何所见,拜跪色甚庄。四海正聋瞽,威灵尔翕张。哀哉杞梓材,弃捐官道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