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

杜牧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六王毕(1)四海一(2)蜀山兀,阿房出(3)覆压三百余里(4)隔离天日(5)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6)二川(7)溶溶(8),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9)檐牙高啄(10)各抱地势(11)钩心斗角(12)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13)矗不知其几千万落(14)长桥卧波,未云何龙(15)复道(16)行空,不(17)何虹?高低冥迷(18),不知西东(19)歌台暖响,春光融融(20)舞殿冷袖,风雨凄凄(21)。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六国完毕,天下统一。蜀山砍伐一空,阿房得以建成。覆盖三百余里,遮天蔽日。从骊山向北构筑而后西折,直达咸阳。渭樊二川浩浩荡荡,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走廊如绸带回绕,飞檐像鸟嘴高啄。冬因地势制宜,钩连对凑相互配合。盘绕着呀,回旋着呀,像密集的蜂房、激流的水涡,高高矗立,不知有几千万座。骤见长桥卧于水波,没有云彩哪来的游龙?乍逢复道高架在天空,不曾雨晴哪来的彩虹?高低冥迷,不辨东西。台上歌声温柔,一派春光融融;舞殿冷袖翻飞,一阵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同。

妃嫔媵嫱(1),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2),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3)。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4),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5)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6)(7)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8)缦立(9)远视,而望(10)焉。有不见者(11)三十六年(12)

六国的妃嫔媵嬙,王子皇孙,离开了故国的楼阁宫殿,乘车来到秦国。早上唱歌,晚上弹琴,成了秦国的宫人。明星荧荧,是她们打开了妆镜;绿云扰扰,是她们早晨在梳理发鬟;渭水泛起一层油腻,是她们泼下的洗脸水;烟雾弥漫,是她们在焚烧椒兰。雷霆突然惊动,是宫车在经过;车轮声远去,杳杳然不知它去向何方。卖弄姿容,尽态极妍。伫立遥望,盼望皇帝的幸临。有人未睹天颜,长达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1),韩魏之经营(2),齐楚之精英(3),几世几年,剽掠其人(4)倚叠(5)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6),弃掷逦迤(7),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8),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9)取之尽锱铢(10),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11),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12),多于在(13)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14)之城郭。管弦呕哑(15),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16)之心,日益骄固(17)戍卒叫(18)函谷举(19)楚人一炬(20),可怜焦土!

燕赵收藏的奇珍,韩魏经营的宝物,齐楚保存的重器,多少代多少年,掠夺自民间,堆积如山。一旦国破家亡,都给运到此间。视鼎如铛,视玉如石,挥金如土,以珠作砾,四处拋掷,秦人见了,也不怎样爱惜。哎呀!一个人的心,也就是千万人的心。秦人喜欢奢侈,六国人也眷念故家。为什么掠夺时一丁点儿也不放过,用起来却当成泥沙?使负荷大梁的柱子,比地里耕田的农夫还多;架在屋梁上的椽子,比机杼旁的织女还多;显眼的钉头,比粮仓里的谷粒还多;参差的瓦缝,比人们身上穿的丝缕还多;直的栏杆横的门槛,比九州的城郭还多;呕哑的管弦声,比市上人们的语声还要嘈杂。使天下的人,敢怒而不敢言。而独夫的心,日益骄傲而顽固。陈胜、吴广振臂一呼,刘邦一举攻占函谷;楚人项羽放了一把火,可怜阿房宫成了焦土。

灭六国者(1),六国也,非秦也。族秦(2)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3)使(4)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4)秦复爱六国之人,则(5)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6)(7),而后人(7)之。后人(7)之而不鉴之,亦使(4)后人而复(7)后人也。

灭掉六国的,正是六国,而不是秦国。族灭秦国的,正是秦国,而不是天下的人。哎呀!假使六国君主各自爱护他们自己的人民,就足以抵抗秦国的入侵。假使秦国也能爱护六国的人民,就可以传位三世,乃至万世而为君,谁又能族灭它呢?秦人无暇自哀,而使后人哀怜之;后人哀怜之而又不引以为借鉴的话,那就会使他们的后人又来哀怜他们啊!

小提示:杜牧《阿房宫赋》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杜牧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全文运用了想像、比喻与夸张等手法以及描写、铺排与议论等方式,骈句散行,错落有致。

创作背景

《阿房宫赋》写于公元825年(唐敬宗宝历元年),杜牧二十三岁。杜牧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他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民强兵,而事实恰恰和他的愿望相反。唐穆宗李恒以沉溺声色送命。接替他的唐敬宗李湛,荒淫更甚,“游戏无度,狎昵群小”,“视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进见”。又“好治宫室,欲营别殿,制度甚广”。并命令度支员外郎卢贞,“修东都宫阙及道中行宫”,以备游幸(《通鉴》卷二四三)。对于这一切,杜牧是愤慨而又痛心的。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明白地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可见《阿房宫赋》的批判锋芒,不仅指向秦始皇和陈后主、隋炀帝等亡国之君,而主要是指向当时的最高统治者。

杜牧

杜牧

唐代杰出诗人、散文家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太和二年(828年)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和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以济世之才自负。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