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泰山六首·其一
〔唐〕
四月上泰山(1),石屏御道开。
四月,我来攀登泰山,见天子走的路沿石壁凿开。
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
皇帝车驾曾翻越山壑,溪谷随着回绕盘旋。
马迹绕碧峯,于今满青苔。
青山留下的马蹄痕迹,如今已盖满了青苔。
飞流洒绝巘,水急松声哀。
悬空的瀑布飞下高高的山顶,水流湍急,松涛声哀。
北眺崿嶂奇,倾崖向东摧。
向北眺望,峰峦奇崛,危崖险壁向东倾斜。
洞门闭石扇,地底兴云雷。
山洞石门紧闭,大地的深处升起云烟,滚动着沉雷。
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银台。
到了高处远望海上的神山,眼前浮现出神仙的居处金银台。
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来到南天门放声长啸,清风万里吹入胸怀。
玉女四五人,飘飖下九垓。
四五个美丽的仙女,飘飘袅袅飞下九天来。
含笑引素手,遗我流霞杯。
她们对我嫣然一笑,捧给我盛满流霞的玉杯。
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
我心中充满感激,稽首再拜,惭愧自己是无法升仙的凡胎。
旷然小宇宙,弃世何悠哉。
然而此时心胸开阔,视宇宙如芥子,摒绝世务,何等闲适!
小提示:李白《游泰山六首·其一》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游泰山六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作品。这六首诗采用奇妙的想象与夸张手法,表现了泰山的美丽与神奇,同时作品在幻境的描写中也流露出萦绕于诗人心底的因抱负无法实现而产生的矛盾彷徨情绪。在整组诗中,诗人以超然的宇宙观和独特的时空透视,目揽泰山万象于方寸,驰思结韵于毫端,以写意山水笔法绘出了有声画卷,显示了李白诗歌独有的豪放风格,体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
相关诗词
-
同张赤涵游金山二首·其一
秦帝何年鞭石来,当流中望出楼台。东南海色浮云尽,吴越山光暮雨开。鳌柱似随波上下,骊宫时共月徘徊。登临客子休怀古,水落蛟龙夜壑哀。
-
竹圃游宴诗六首·其一
选得金钗客,屏风引碧阑。翱翔三十六,曲曲映双弯。
-
重游金山四首·其一
海色迢迢四望齐,孤峰突兀耸招提。亭嘘大壑千帆尽,寺绕寒空万堞低。天地对悬南北影,云霞不断古今题。凭高一片真堪画,缥缈楼台铁瓮西。
-
游焦山二首·其一
姓借名山一字光,胜游今始到山堂。怀中日月开清朗,掌上关河望渺茫。礼佛几翻莲叶藏,品茶时泛石泉香。荒祠莫起怀贤恨,牛背歌声正夕阳。
-
送蒙士贤游泰山三首·其二
日观闻山钟,风烟几万重。飞倦如可觅,真蹑白云踪。
-
游五泄六首·其一·青口
龙子为龙时,阳精洞丘谷。神行物无碍,摧山如剖竹。青口当其涂,长峦势奔蹙。砉若万羽林,分行避黄屋。祇今苔藓壁,即是群山腹。天空堕石罅,雷与斫云足。鬼斧一以劖,神鞭驱不续。踯躅花其巅,聊舒游者目。
-
游泰山五首·其一
驱日鞭云骑赤龙,三生石上采芙蓉。振衣直蹑仙人掌,拄杖时攀玉女峰。
-
登泰山二首·其一
朝登泰岳望蓬莱,晚带斜阳兴未回。一路草香都是药,千林树老尽生苔。浮云似水流将去,怪石如人立起来。几度叮咛与童仆,等閒休上舍身台。
-
题张光禄纪游画卷六首·其一·琼楼观海
辽阳使者日临关,公子趋庭望海山。倚马挥毫铭已勒,恰如张载剑门还。
-
游嵩山二首·其一
褰裳拂烟雾,竦身青云间。浮丘何处来,接上嵩高山。云梯蹑青壁,金涧流潺湲。其前为天柱,颇象承露磐。石脂锵然下,味如玉浆寒。飒飒仙馆中,饮之生羽翰。道逢四五公,授我青琅玕。碧落空歌长,飙车逝难扳。携手千秋期,税驾何时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