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秋
〔宋〕
万里西风(1)入晚扉,高斋(2)怅望独移时。
秋天的黄昏,远来的西风吹打着门窗;我独自伫立楼头,怅然凝望。
迢迢别浦(1)帆双去,漠漠平芜(2)天四垂。
蜿蜒的河流,随帆船汇入秋江;荒草离离的原野,消失于天边四方。
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1)。
天色由阴转晴,山鸟快乐地欢唱;院落中的梧桐,在西风中瑟瑟作响。
丈夫(1)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儿女悲(2)。
啊!大丈夫的感慨悲秋,原是为国家兴亡;岂能像那多愁善感的楚人,儿女情长。
小提示:黄公度《悲秋》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悲秋》是宋代诗人黄公度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交待了规定情境:秋天、黄昏、登高远望;颔联写登高远望大景,征帆历历,平芜萋萋;颈联写近处小景,山鸟啁啾,井梧瑟瑟,将人之情注入景物中,颇动人;末联收束上文,点明题旨,写出胸中高情大志。全诗托景抒情,把复杂的思想感情,用简洁的形象表达出来,寓悲壮于闲淡之中,耐人咀嚼,引人涵咏寻味。
- 作品出处知稼翁集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 文学韵律押[支]韵
- 创作年代南宋
创作背景
黄公度于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举进士第一,曾任秘书省正字,时秦桧当权,因始书台谏官言时政,被加上“讥谤”国事的罪名,贬为肇庆府通判。当时的台谏官(御史的别称)已成为秦松排斥异己的工具,只要有一言一字稍涉“忌讳”,无不争先揭发邀功。《悲秋》这首诗作年无考,但应为作者关切时事,委婉曲折地表示出对秦松推行投降政策的不满而作。
相关诗词
-
眼儿媚·我来吊古过悲秋
我来吊古过悲秋,徙倚夕阳楼。画堂歌舞,都能几日,何限幽愁。合欢床冷孤眠苦,争向死前休。凭阑闲看,一双鸂鶒,对起中流。
-
西地锦·寂寞悲秋怀抱
寂寞悲秋怀抱。掩重门悄悄。清风皓月,朱阑画阁,双鸳池沼。不忍今宵重到。惹离愁多少。蓬山路杳,蓝桥信阻,黄花空老。
-
忆王孙·秋江送别
登山临水送将归。悲莫悲兮生别离。不用登临怨落晖。昔人非。惟有年年秋雁飞。
-
悲秋
病后支离不自持,湖边萧瑟早寒时。已惊白发冯唐老,又起清秋宋玉悲。枕上数声新到雁,灯前一局欲残棋。丈夫几许襟怀事,天地无情似不知。
-
西斋秋感二十首·其十六
欲雨雨不堕,谓晴晴无期。秋阴白日暗,黯淡寒云垂。华盛不长保,百卉忽已衰。萧飒枯草中,嘉菊遗妍姿。渊明但熟醉,不作骚人悲。悲更盛于骚,俗士焉得知。感极每欲死,唯酒能宽之。幸有杯中物,勿惜时一持。
-
蝶恋花·强欲悲秋秋已半
强欲悲秋秋已半。才过中秋,又约登高伴。病后此身愁易绊。年时佳节寻常换。不分吟诗心意懒。待写闲情,怕是回肠断。晴雨近旬千百变。可怜天色人难管。
-
秋风歌三章·其三
秋风秋风吹我身,我身何处沧江滨。感怀日日潜悲辛,至今只作寻常人。人生得意在青春,青春一过徒劳神。嗟哉尺蠖何时伸,不如一棹归娱亲。秋风秋风慎勿吹,我诗入人之耳令人悲。
-
秋日閒居十首·其四
秋崖一段清,秋水暗生池。眼力所尽处,不特宋玉悲。化工尔许巧,閒花糁枯枝。凉生细细吐,月缓重重垂。但恨古之人,未能铸好辞。从叟悲秋语,如石不可移。独爱白乐天,酌酒细吟诗。渐喜无人听,格外只自知。
-
秋兴赋
四时忽其代序兮,万物纷以回薄。览花莳这时育兮,察盛衰之所托。感冬索而春敷兮,嗟夏茂而秋落。虽末士之荣悴兮,伊人情之美恶。善乎宋玉之言曰:“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惨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送将归。”夫送归怀慕徒之恋兮,远行有羁旅之愤,临川...
-
明月棹孤舟·悲秋
到得秋来愁便阔。悲风又剪桐枝落。天际哀鸿,林间病叶,断送秋光寂寞。剩对黄花怜瘦索。淡容冷艳枝枝弱。一盏香醪,半帘残月,强把诗情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