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唐〕
我在巴东(1)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
我以前在巴东三峡之时,曾西望明月遥想家乡峨眉。
月出峨眉照沧海(1),与人万里长相随。
遥忆家乡的峨眉山月从峨眉而出,普照沧海,长与人万里相随。
黄鹤楼(1)前月华(2)白,此中忽见峨眉客(3)。
在黄鹤楼前的月光下,我忽然遇到了您这位从家乡峨眉来的客人。
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
如今,峨眉山月又将随风伴送您西入长安。
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1)。
长安的大道直通九天,峨眉山月也随您朗照八百里秦川。
黄金狮子(1)乘高座,白玉麈尾(2)谈重玄(3)。
在京师,皇帝与达官贵人们登上席次乘坐高座,手执麈尾,高谈重玄之道。
我似浮云殢吴越(1),君逢圣主游丹阙(2)。
我像浮云一样在吴越游荡,而您却能遭逢圣主,一游丹阙。
一振高名满帝都(1),归时(2)还弄峨眉月。
等您一振高名,誉满帝都之时,再旧来故地,与我一起玩赏峨眉的山月吧。
小提示:李白《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是作者为送别蜀僧晏所作,通过写峨眉山月,为临行的好友指点帝都王孙公子的喜好与唐王朝崇道的思想风气,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友人怀恋与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全诗以“峨眉山月”作为主线贯穿始终,从“我”到月,从月到僧,再写到月,侃侃谈来,动感强烈,毫不气窒,充分显示出李白作为歌行高手的艺术水平。
创作背景
此诗是李白在江夏送蜀僧晏上人入长安之作,当作于李白流放夜郎遇赦释归的途中。晏上人生平事迹不详。据两唐书载,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原西京长安改为中京;上元二年(761年),中京又复为西京。乾元二年(759年),李白遇赦归至江夏(今湖北武昌),恰遇故友蜀地僧人来自峨眉,前往长安。这让李白勾起对峨眉山月的回忆。他曾经为寻道家真谛,在峨眉长住,那里的一山一景,包括日出月下,更多的峨眉开怀有朋相聚,高山流水,使这个重情重义的才子难以忘却。此时此刻在遇赦途中邂逅自峨眉来的故友,顿时百感交集写下这首绝妙七古。
相关诗词
-
送蜀僧往南海
一踏峨眉二十春,冰花破处石鳞鳞。
-
画高岭莫行僧众
知是峨眉第几盘,客僧愁宿日低山。
-
青神舟中不得见峨眉山与亥白兄饮酒排闷
...江神先祭我。醉后聊倾一杯酒,为问普贤犹在否。我今未死普贤死,眼底请看谁不朽。世人结队朝峨眉,一步一拜头頍頍。峨眉见我独逃避,毕竟我奇山未奇。丹棱彭君古豪杰,对子常笑峨眉劣。曾向华严顶上来,尺山寸水皆能说。始知古人多妄语,偶然托兴非心许。君不见宋玉高唐赋...
-
峨眉山营作
戎马东防后,寒川落木时。镝鸣惊雉兔,霜重湿旌旗。梦里江湖隔,行间鬓发知。不应询此地,亦唤作峨眉。
-
白扇歌
剡溪白茧青筼筜,素练翠涛霜雪光。金刀剪出云一片,入手飒飒清风凉。奢俭适中不盈束,舒卷因时惬人欲。碧波潋滟海天平,清香潇洒淇园绿。绝胜娥眉山月半轮秋,又如渤海玉树珊瑚钩。白羽之轻不足比,齐纨虽洁那能俦。伟哉官样何从得,不方不圆亦不缺。鼋鼍跃破玻璃纹,...
-
青岩山
青岩山,甄郎高风不可攀,禄山使者封刀还。入东京,见黄盖,帝敕伪官阶下拜。郑虔贬死王维生,故人独有苏源明。君不见舞象悲啼乐工哭,贼斫工尸分象肉。
-
天平山
入山旭光迎,出山月明送。十里松杉风,吹醒尘土梦。兹山凡几到,题字遍岩洞。阳崖树冬荣,阴谷泉下冻。怪石立谁扶,灵草生岂种。白云蓊然来,诸峰欲浮动。高鹘有危栖,幽禽无俗哢。凌藓知履滑,披岚觉裘重。尝登最上颠,远见湖影空。渔樵渡溪孤,鸟雀归村众。还寻老僧居,隔竹...
-
送李仲渊同知眉州
西风吹客衣,秋日明远树。萧萧班马鸣,念子明当去。人生贵适意,要津何必据。佐州亦不恶,足展经济具。峨眉山川秀,文俗盛如故。喜子过我乐,增我羁旅虑。匆匆万里别,益叹相见暮。此心如天河,随子西南注。
-
赠李山人
平生慕事华盖君,四海孤踪随白云。峨眉山人住旴水,驻马重逢帝城里。别来相问意悠悠,北走南飞又几秋。昔向贵溪寻讲鼓,又从蓟郡揽征裘。展图示我青山屋,山在旴城小江曲。东风日日荡人归,明发行歌载黄鹄。忆昔上帝敕游华子冈,中道勒回俗驾宾炎方。是行傥或如私愿,...
-
送蜀僧去尘
十年读易费膏火,尽日吟诗愁肺肝。不解丹青追世好,欲将芹芷荐君盘。谁为善相应嫌瘦,后有知音可废弹。拄杖挂经须倍道,故山春蕨已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