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颂·良耜
〔先秦〕
畟畟良耜,俶载南亩。
犁头入土真锋利,先到南面去耕地。
播厥百谷,实函斯活。
百谷种子播田头,粒粒孕育富生机。
或来瞻女,载筐及莒,其饟伊黍。
有人送饭来看你,挑着方筐和圆篓,里面装的是黍米。
其笠伊纠,其镈斯赵,以薅荼蓼。
头戴手编草斗笠,手持锄头来翻土,除草田畦得清理。
荼蓼朽止,黍稷茂止。
野草腐烂作肥料,庄稼生长真茂密。
获之挃挃,积之栗栗。
挥镰收割响声齐,打下谷子高堆起。
其崇如墉,其比如栉。
看那高处似城墙,看那两旁似梳齿。
以开百室,百室盈止,妇子宁止。
粮仓成百开不闭,各个粮仓都装满,妇女儿童心神怡。
杀时犉牡,有捄其角。
杀头黑唇大黄牛,弯弯双角真美丽。
以似以续,续古之人。
不断祭祀后续前,继承古人的礼仪。
小提示:诗经《周颂·良耜》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周颂·良耜》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记述大周先民生产祭祀情形的农事诗,是秋收后周王祭祀土神和谷神的乐歌。全诗一章,二十三句,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从开头到“黍稷茂止”十二句,是追写春耕夏耘的情景;第二层,从“获之挃挃”到“妇子宁止”七句,写眼前秋天大丰收的情景;第三层,最后四句,写秋冬报赛祭祀的情景。此诗语言通俗,其最大的艺术特色是“诗中有画”。
创作背景
《周颂·良耜》是在西周初期也就是成王、康王时期农业大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与《周颂·载芟》,是《诗经》中的农事诗的代表作。《毛诗序》云:“《载芟》,春藉田而祈社稷也。”“《良耜》,秋报社稷也。”一前一后相映成趣,堪称是姊妹篇。周人的祖先后稷、公刘、古公亶父(即周太王)历来形成了一种重农的传统;再经过周文王、周武王父子两代人的努力,终于结束了殷商王朝的腐朽统治,建立了以“敬天保民”为号召的西周王朝,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奴隶从事大规模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周颂·良耜》正是当时这种农业大发展的真实写照。
相关诗词
-
次韵龙维周金陵出塞
...龙城分虎卫,武备频年蓄精锐。阃外同推太尉贤,府中只数元戎贵。钟山走势横千霜,金陵佳气成九章。运筹帷幄佐明主,似有汉代韩张良。羽书昨日徵边戍,百里旌旗蔽烟渚。雄心一片独飞扬,要斩楼兰断归路。贺兰山下寂无人,龙鳞水上且孤军。丈夫生死向前去,岂复回...
-
永嘉周孝子歌
...沧海翻,鱼龙鼎沸烟尘昏。群雄窃据宇内裂,纵横杀戮相并吞。吴山之东越江曲,贼势猖狂肆残毒。平凉千里烟火稀,豺虎纵横绕空谷。周家父子耽文儒,流离奔窜无安居。一朝邂逅入俘虏,仓皇宁顾千金躯。若翁视子心犹苦,况是高堂有大母。子欲捐生赎父身,愿得承颜慰...
-
同年杨谨仲示芗林诸帖皆以老杜相期惟童敏德谓不合学东坡殆非知诗者辄用此意成恶语一篇为诞辰寿祝颂之意见于末章
过江人物向汪曾,一世龙门未易登。常恐斯文无砥柱,独推佳句有师承。波澜正使来西蜀,廉陛何妨逼少陵。天遣百年如卫武,会赓懿戒颂中兴。
-
挽周宣义
无酒浇陈草,将诗刻隧碑。遗名从此在,真意竟谁知。教子还馀事,周人亦有时。忆尝从夜话,欲去更迟迟。
-
涂中读周希稷所示诗卷以诗代简
周郎诗句故惊人,尔许清新思不群。不是并刀工剪水,定知琼尺巧裁云。
-
顷在道中闻邦衡侍郎将进周礼新解尝赋诗就为六月三日寿或谓名在丹书不当玷污西清之㒞老羞愧而止今蒙俯记生朝特贻佳作既仍旧韵敢隐
九十谈经似子春,三公虚位待平津。礼文元秉周邦旧,义训重颁楚老新。鸱阁行看迎太宰,象篦应记讲庖人。太平致了阴谋息,方信儒真道粹醇。
-
题徐良夫耕渔轩
...丘,嘉鱼荐晨夕。蒸尝无足患,喜复留我客。野田荒烟翳,平湖澄景寂。开檐睇孤云,窅然无遗迹。缅惟高世士,何尝异今昔。识达理自周,情恬虑非易。念子属纷纠,抗俗愿有适。束带趋城府,愧余尚促戚。百年诚草草,会当谢兹役。
-
周希稷见示诗卷作诗为谢
周郎列宿胸中罗,笔端有口如悬河。赠我明珠六十八,一一照乘圆无颇。我学谷梁失也短,君才士衡患其多。中兴功业要纪述,浯溪石崖当往磨。
-
灯夕同王宪副周比部话别
谈天誇碣石,放夜喜新丰。贳酒来冬白,传柑荐海红。滇池看去马,桂管有征鸿。云省周郎远,深杯话未终。
-
送喻宫教良能出倅会稽
拾遗羁旅鉴湖秋,太史崎岖禹穴游。只驾贰车良自足,更营三釜复何求。千山遍踏诗才富,万壑临观史笔遒。稍待政成归魏阙,便从麟阁上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