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
〔唐〕
百感(1)中(2)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
多少感慨从内心涌上不能自由,一声画角夕阳照在楼头。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1)何年恨即(2)休?
对着碧山整日思念无尽,到哪年愁恨可与芳草一同罢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1),道非身外更何求。
睫毛就在眼前却总是看不见,大道本非身外还去何处求?
谁人得似(1)张公子(2),千首诗轻(3)万户侯。
有谁能够比得上你张公子,以上千首诗篇蔑视那万户侯。
小提示:杜牧《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为友人张祜鸣不平,表达了作者对张祜怀才不遇的同情以及对白居易的不满,抒发了诗人对世风日下的伤感之情。全诗格调苍凉,感情沉痛,语言凝练,富有哲理,兴寄深远,情韵悠长,堪为抒情名篇。
- 作品别称登九峰楼寄张祜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 创作年代845年
创作背景
《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此诗作于唐武宗会昌四年(844年)至六年(846年)杜牧池州刺史任上。长庆(唐穆宗年号,821─824)年间,白居易为杭州刺史,张祜和徐凝同应贡举而未能分出谁当首荐。白居易遂出试题《长剑倚天外赋》、《余霞散成绮诗》,命二人决赛。结果列徐第一,张第二。张以为耻,遂“行歌而返”。杜牧事后得知,也很愤慨。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秋天,张祜从丹阳寓地来到池州看望出任池州刺史的杜牧。两人遍游境内名胜,以文会友,交谊甚洽。此诗即作于此次别后。
相关诗词
-
登庐州镇淮楼同项守饮后作
天畔飞楼谁搆成,画栏朱槛倚空明。江湖一片当窗泻,云雾千重对酒生。独立淮淝雄旧国,俯听弦诵蔼新声。夜深灯火同星散,不尽风流地主情。
-
登槜李烟雨楼寄沈纯父侍郎
夹岸春波漾绿蘋,千家晴色照垂纶。独为烟雨楼中客,遥忆昆明殿里臣。九塞兵车閒仗钺,五陵冠盖避埋轮。应知屠狗风尘下,大有华阳击筑人。
-
登杭州镇海楼
登临一何壮,楼与众山浮。望到海门口,浑疑天尽头。鱼龙交隐现,芦荻共骚飕。对此茫茫者,何人砥浊流。
-
次韵郑琰登睦州高峰塔
旧迹蒙君丽句誇,昔同峰顶蹑云霞。逢秋谒寺留诗笔,薄暮归鞍照月华。旋酌香醪浮瓮蚁,斗烹新茗满瓯花。心馀更作儒官会,帐内诸生拥绛纱。
-
登湖州销暑楼
重楼肆登赏,岂羡石为廊。风月前湖近,轩窗半夏凉。罾青识渔浦,芝紫认仙乡。却恐当归阙,灵台为别伤。
-
登郡中销暑楼寄东川汝士
岧峣下瞰霅溪流,极目烟波望梓州。虽有清风当夏景,只能销暑不销忧。
-
秋日登徐州延云楼
楼压秋城半入云,凭高四望楚天分。尊前木送千山色,槛外鸿飞大泽群。事去霸图俱落莫,怪来仙气尚氤氲。最怜西北长安远,白首回时忆圣君。
-
夜登徐州城北楼
山城夜色满危楼,地设雄关控九州。明月迥随银汉转,青天倒映黄河流。已无羽檄来边使,喜见龙标在上游。猎马不归村巷静,时平端慰圣明忧。
-
登贵州城鼓楼次孔都宪先生韵
遐方踪迹谩登楼,老大功名愧缪悠。丹在寸心常恋阙,雪从双鬓渐盈头。云山入画分明见,景物供吟次第收。不学仲宣闲感慨,人生随处可销忧。
-
登广平借寇楼寄体乾于浙省
同是皇畿宰,回惊二十秋。人随台岳迥,年逐滏河流。月黯琴疑在,花深舄讵留。寇恂那可借,日暮倚高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