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金亭示同游诸君

元好问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太行(2)元气老不死(3),上与左界(4)分山河。

大行山伟大精神永远不会老死,顶峰与天界划分出疆域和山河。

有如巨(1)昂头西入海,突兀(2)已过(3)陂陀(4)

就好像巨龟一样昂头跨入大海,又高高地翻越多少座高冈斜坡。

我从汾晋(1)来,山之面目腹背皆经过(2)

我从那古晋国的汾水之畔走来,巍巍太行的前后左右全都经过。

济源(1)盘谷(2)非不佳,烟景(3)独觉苏门多。

济源县的盘谷风景并不是不好,要论云烟景致还是苏门山最多。

涌金亭下百泉水,海眼(1)万古留山阿(2)

看这涌金亭下面的百泉水,像一只海眼千万年留在山窝。

觱拂(1)泺水(2)源,奫沦(3)晋溪(4)波。

它喷涌而出像是泺水的源头,它浪花飞转像是晋水的余波。

云雷(1)(2)鬼物,窟宅(3)蛟鼍(4)

它声如云雷像是包藏着鬼怪,它穴窟深邃像是隐藏着龙蛇。

水妃(1)簸弄(2)明月玑(3)地藏(4)发泄(5)天不(6)

仿佛仙女在簸弄明月般的水珠,喷发地底的蕴藏上天也不呵责。

平湖(1)油油碧于酒,云锦(2)十里翻风荷。

碧油油的湖面比酒还要纯净,十余里云霞锦缎翻动着风荷。

我来适与风雨会(1)世界(2)三日漫兜罗(3)

我来恰好是风雨阴沉的天气,云雾飘飞在天地间布满兜罗。

山行不得山(1),北望空长哦(2)

在山间行走却不见山的踪影,眺望着北方我只能长叹空哦。

今朝一洗众峰出,千鬟万髻(1)峩峩(2)

今日忽然阴云尽扫群山毕现,秀丽景色像美女的头饰闪烁。

空青断石壁(1)微茫(2)烟萝(3)

山间的石壁割断了万里晴空,蒙蒙烟气遮掩着崖间的藤萝。

山阳(1)十月未摇落(2)翠蕤(3)云旓(4)荡摩(5)

十月的太阳此时还没有降落,翠叶和云旗在风中飘荡擦摩。

云烟故为出浓淡,鱼鸟似欲留婆娑(1)

山里的景色总是有浓又有淡,游鱼飞鸟正表演着舞姿婆娑。

石间仙人迹,石烂迹不磨。

那山石上保留着仙人的遗迹,纵使山石朽烂仙迹也不灭磨。

仙人去不返,六龙(1)蹉跎(2)

仙人此去永也不会返回来了,天子的车驾却在倾刻间颠簸。

江山如此不一醉,拊掌(1)笑杀孙公和(2)

江山破碎而我们不喝个大醉,孙登就会拍手讥讽嘲笑你我。

长安城头乌尾讹(1)并州(2)少年夜枕戈(3)

长安城上的鸟尾早已经错乱,并州少年随时随刻守着战戈。

举杯为问谢安石(1),苍生今亦如卿何(2)

举起酒杯我问一声谢公安石,面对今日百姓你有什么对策?

元子(1)乐矣君其歌。

我元好问喝酒喝得多么高兴,诸位朋友,你们要尽情地唱歌。

小提示:元好问《涌金亭示同游诸君》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涌金亭示同游诸君》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杂言古风。该诗写涌金亭的景色。诗人先渲染出太行山的磅礴雄伟作为背景,兼以丰富的想象、起伏的层次和生动的刻画,写出涌金亭的神奇色彩,展示了诗人宽阔的胸怀。诗的后半部分,语调突然从高亢转入低沉。诗人目睹金朝在蒙古军队攻击下节节败退,心中忧闷,却自感无力为国分忧,只有借醉酒狂歌消愁。全诗感情沉痛,意韵深幽。

创作背景

诗人寓居河南登封等地十八年(1216—1233)竟然没有去过苏门山,直到蒙古定宗贵由二年(1247)秋冬之际才得一游。诗人游苏门山时,距金亡十三年时间,蒙古早已统一了北方,但是一方面蒙古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政局不稳,另一方面又对南宋连年作战,给人民生活带来痛苦。面对这样的局势,即使游览着苏门山美景,诗人也不免忧国忧民,于是写下《涌金亭示同游诸君》这首诗。

元好问

元好问

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诗作成就最高,“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