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宋〕
病起萧萧(1)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2)连梢煎熟水,莫分茶(3)。
两鬓已经稀疏病后又添白发了,卧在床榻上看着残月照在窗纱上。将豆蔻煎成沸腾的汤水,不用强打精神分茶而食。
枕上诗书(1)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2),木犀花(3)。
靠在枕上读书是多么闲适,门前的景色在雨中更佳。整日陪伴着我,只有那深沉含蓄的木犀花。
小提示: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这首词创作于李清照的晚年,是一首抒情词,最早收录在《乐府雅词》中。从此词的词情来看是李清照大病渐愈时所作。上阕描写黎明前病中室内生活,下阕描写白天里室外景物,作者抓住大病渐愈这一生活片断,从身心感受运笔,无论写病中生活细事,还是写病中所见景物,不受物所束,不为病所苦,无不流露出女词人病中清静闲适的心情;而身卧病床,鬓发斑白,卧看残月,煎药忌茶,又无不蕴含着病中孤苦哀愁的心境。此词笔致淡雅,情调直切,意境清朗,含蕴耐味。
- 作品出处乐府雅词
- 文学体裁词
- 创作年代1132年
创作背景
这首《摊破浣溪沙》,从“病起萧萧两鬓华”可以看出创作时间,当是李清照后期作品。“木犀花”点出月份当在八月,桂花开时。当时正值大病初愈,心情渐好遂填此词。
此词明确的创作时间无定论,但学者陈祖美给出了她自己的推断如下:
从李清照的书序、信函和诗词中,已知她曾患过两次大病。一次是其《<金石录>后序》所云:“余又大病,仅存喘息”。时间大致在宋建炎三年(1129年)的闰八月;另一次患病,比上次更危重:“近因疾病,欲至膏育,牛蚁不分,灰钉已具。”(《投内翰纂公崇礼启》)这场大病是她蒙受种种毁谤,甚至身系
相关诗词
-
摊破浣溪沙·海燕归来黯羽衣
海燕归来黯羽衣。画屏金簟琐清辉。还共酒怀无气力,锁长眉。雁字欹斜燕塞北,碧云萧澹楚天陲。今夜故人魂梦去,不禁吹。
-
摊破浣溪沙·夏夜即事
月到檐梅女字枝。幽人贪夜未眠时。自捲湘帘惊燕子,坐庭墀。露滑琴弦寻调乱,风欺炉火得香迟。花影满身寒不起,少人知。
-
摊破浣溪沙·日落楼台夜气昏
日落楼台夜气昏,纸窗渐见月来痕。正是支离人病后,倍伤神。曾照汉宫生碧树,苦经秦塞幂黄云。纵是一轮圆又缺,却长存。
-
摊破浣溪沙·题冯盦枝词
锦瑟华年怯蕴真。竹枝词卷伴吟身。为惜分阴勤点缀、肯因循。说法欲敲如意碎,遣愁时劈锦笺新。银字诗成新曲妙、和阳春。
-
摊破浣溪沙·春到溪桥景越佳
春到溪桥景越佳。嫩篁疏柳小桃花。第一层楼刚好处,唤煎茶。画舫笙歌闻别浦,纸鸢线索是谁家。一半分明猜不定,月西涯。
-
摊破浣溪沙·一夜西风碧已残
一夜西风碧已残,登楼谁更倚阑看。道是重衾推未起,不胜寒。满地流尘双枕寂,弥天零露一灯閒。回遍柔肠心又远,梦来难。
-
摊破浣溪沙·小春
淅淅寒风撼玉钩。起来斜日照红楼。帘外一声鹦鹉唤、唤梳头。花发小春情脉脉,笛吹长夜恨悠悠。多少泪珠弹不断、倩谁收。
-
摊破浣溪沙·几度珠帘卷上钩
几度珠帘卷上钩。折花走马向扬州。老去不堪寻往事,上心头。陶令无聊惟喜醉,茂陵多病不胜愁。脉脉春情长不断,水东流。
-
摊破浣溪沙·清浅鱼苗出没时
清浅鱼苗出没时。夕阳人负网篮归。输与渔翁名利外,有生涯。束峡流湍成韵响,隔溪花笑映涟漪。几度安排穿水石,苦篙师。
-
浣溪沙·昨夜萧萧漏更长
昨夜萧萧漏更长,一回经雨一回凉,秋来转觉梦无乡。旧日寒衣重熨贴,当前影事几思量,为欢为怨总回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