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
〔宋〕
眉共(1)春山(2)争秀,可怜(3)长皱(4),莫将清泪湿(5)花枝,恐花也、如人瘦(6)。
柳眉是那样的秀美,只有妩媚的春山能与之比美,可惜它却皱得紧紧的。别让泪水打湿了花枝,使花儿也像人一样消瘦。
清润(1)玉箫(2)闲久(3),知音(4)稀有。欲知日日倚栏愁,但(5)问取(6)、亭(7)前柳。
因为知音难觅,她那清亮圆润的玉箫声已经很久听不到了。如果想知道她为什么每天倚着栏干发愁?那就问一问长亭前的柳树吧!
小提示:周邦彦《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是北宋词人周邦彦的一首写思妇闺情之作,是词人青少年时的作品,主要摹写年轻女子的相思之愁和内心少为人知的深深悲哀。上阕写抒情女主人公的外貌与情态,下阕写她的心情愁思。全词景物描写与情感的表达浑然一体,风格清丽秀雅,是典型的婉约词风。
- 作品出处清真居士集
- 文学体裁词
- 词牌名称一落索
- 创作年代北宋
创作背景
清人沈雄《古今词话》引宋人陈鹄《耆旧续闻》记载,《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这首词是周邦彦写给汴京名妓李师师的,但此说未必可信。《清真词》编此词人“春景”类,无题,考其内容,显然是描写“闺情之作”。周邦彦年轻时在汴京作太学生及太学正期间,曾结识了一些歌女,这首词即是作者以极大的同情来揭示歌女内心的痛苦的。这一歌女形象,可以视作汴京城中众多歌女悲苦命运的典型概况。
相关诗词
-
一落索·谁道秋来烟景素
谁道秋来烟景素。任游人不顾。一番时态一番新,到得意、皆欢慕。紫萸黄菊繁华处。对风庭月露。愁来即便去寻芳,更作甚、悲秋赋。
-
北轩老杏其大十围春色向晚止开一花予悯其憔悴作诗嘲之
春木争秀发,嗟君独不材。须惭一花少,强逐众芳开。顽艳人谁采,微香蝶不来。直为无用物,空尔费栽培。
-
一落索
小桃风撼香红碎。满帘笼花气。看花何事却成愁,悄不会、春风意。窗在梧桐叶底。更黄昏雨细。枕前前事上心来,独自个、怎生睡。
-
季长尽室来长沙留一月乃还邵阳作是诗送之
邵阳归去知几里,万顷斜阳渡湘水。一叶扁舟共看山,伯鸾德耀俱风味。山中信宿不忍去,班草松间呼不起。波心月出卧不知,但爱松风吹醉耳。朝来拾得浩荡春,雪英红雨纷桃李。大钟横撞山答响,遥知有寺藏层翠。想见道人出迎客,犀颅戢戢三千指。王事得从方外乐,佳处迟留固其理...
-
桐川王野夫相访洞山既去作此兼简直夫
野夫加于人一等,玉骨春容含秀整。已惊词源倒三峡,会看声名重九鼎。江南尽处山作堆,雨馀青碧数峰开。那知万壑千岩处,风帽蹇驴能独来。凤凰鸑鷟未入眼,今识鹓雏犹恨晚。兴阑掉头不肯留,出门去袂聊一挽。君家富贵若骑虎,拥鼻未免非虚语。何当解带食太仓,时时携被宿玉...
-
一落索·山色空蒙初过雨
山色空濛初过雨。画船几许。倚栏人影不分明,两桨掠、柔波去。回首六桥烟树。依依日暮。更教谁与觅词仙,荡一点、春心处。
-
早春
狂风扑帘烘云热,妆楼鬓鬟香腻滑。一双碧黛剪春山,五十商弦邀夜月。飞香走玉花散雪,白浦澄江波乱发。素练平空万树齐,野绿丝丝生短发。
-
青城山
拔地山争秀,藏天谷受虚。云开西蜀后,木老避秦初。
-
一落索·其一
水与东风俱秀。一池春皱。满庭花卉尽芳菲,只有朵、江梅瘦。谱里知名自久。真情难有。纵然时下有真情,又还似、章台柳。
-
一落索·鲍亚白小桃花馆填词图
隐映新妆窥户。愁来无据。溯溪相引泛流霞,被昔梦、游仙误。扑簌满庭红雨。凭阑索句。芜城尽处日平西,料别有、伤心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