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泰山石刻题后
〔清〕
穆书失政和,猎鼓疑宇文。
峄山会稽书,摹勒非其真。
兹碑立榛莽,缺画鬼所扪。
迩来碧霞宫,复遭野火燔。
岂其坑儒魂,来报焚书冤。
阿房三月灰,余焰犹复然。
我言嬴秦罪,在废籀古文。
改篆而篆亡,毁经而经尊。
几令周孔字,禁抑不得传。
非有叔重功,六义无渊原。
堂堂李丞相,独著《仓颉篇》。
奉诏写石旁,下笔整不偏。
斥弃徒隶文,程邈讵敢干。
法家尚刻削,此迹何真淳。
试读《逐客书》,后愚而前贤。
观其遘时屯,变本亦可怜。
眇然访遗本,落落区宇间。
爱此匪恤私,持赠友意殷。
人身不及纸,完好无百年。
楚人得失弓,达者忘其人。
题名傥留世,何必归子孙。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 文学体裁古风
- 创作年代清代
相关诗词
-
重忆山居六首·泰山石
鸡鸣日观望,远与扶桑对。沧海似熔金,众山如点黛。遥知碧峰首,独立烟岚内。此石依五松,苍苍几千载。
-
乙亥冬富春先生以老儒醇师居我东齐济北张泂明远楚丘李缊仲渊皆服道就义与介同执弟子之礼北面受其业因作百八十二言相勉
...。二子磊落颇惊俗,泰山石介更过之。三人堂堂负英气,胸中拳挛蟠蛟螭。道可服兮身可屈,北面受业尊为师。先生晨起坐堂上,口讽大易春秋辞。洪音琅琅响齿牙,鼓簧孔子与宓羲。先生居前三子后,恂恂如在汾河湄。续作六经岂必让,焉无房杜廊庙资。吁嗟斯文敝已久,天生吾...
-
别国史院敕峰石
秋雨莓苔数丈身,文章曾见百年人。吁嗟一代兴王盛,付托诸公制作新。坰野有诗皆在鲁,泰山无刻更先秦。凤麟一去无消息,空使驽骀愧后尘。
-
翻香令·东风细雨暮寒生
东风细雨暮寒生,涿州茅店对长檠。壁间挂,谁氏篆,惜秦碑、摹好不留名。绎山枣木尚堪称,泰山石刻更精能。三千载,百四字,问何时、更见会稽铭。
-
太学释奠同郭美命行分献礼毕周览桥门石鼓归涂成二十韵
上丁迟日丽,咸秩辟雍先。释奠周官礼,安歌鲁国弦。质明期敢后,分献典宜虔。宿鸟初离树,残星尚在天。百夫趋陛戟,万舞列宫悬。次第陈牺象,从容执豆笾。班居元老次,位近素王偏。十子升堂旧...
-
为林朗庵题泰山秦刻二首·其一
皇帝巡行极海东,登封篆刻待斯翁。蜡宾一老喟然叹,混一迁流便大同。
-
赠邵端峰方伯之山东六首·其二
端峰倚天日,氛氲罗秀色。肤寸蒸为云,触彼泰山石。龙惟合变化,谁不愿甘泽。久谢承明庐,居然服逢掖。行行二十载,岂惟六月息。古调终有谐,今见垂天翼。
-
题李白泰山观日出图
岱宗郁郁天下雄,谪仙落落人中龙。兹山兹人乃相从,气夺真宰愁丰隆。玉堂一任云雾封,长啸飞渡秦皇松。夜呼日出沧海东,再为斯世开鸿濛。钧天帝君深九重,醉舞踏碎青芙蓉。天孙玉女为敛容,却视五岳秋毫同。长鲸一去不复逢,乾坤万里号秋虫。当年咳唾留绝峰,至今树石生春风。我欲追之杳无踪,不意邂逅会此中,屋梁落月依然空。
-
为林朗庵题泰山秦刻二首·其二
金石名家亦太偏,莫求遗草累逋仙。状元宰相皆精鉴,南渡风流有格天。
-
游泰山六首·其五
日观东北倾,两崖夹双石。海水落眼前,天光遥空碧。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缅彼鹤上仙,去无云中迹。长松入云汉,远望不盈尺。山花异人间,五月雪中白。终当遇安期,于此鍊玉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