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宋〕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荼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处之矣。孔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区区之迹,盖未足以论士也。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常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的作品。是作者为其兄苏轼《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专门创作的序言。序文近一半的篇幅是引用苏轼给苏辙信的原文,让其自己来说明自己,更加有说服力。
相关诗词
-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其十
吾兄昔在朝,屡欲请会稽。誓将老阳羡,洞天隐苍崖。时事乃大谬,宁复守此怀。区区芥子中,岂有两须弥。举眼即见兄,何者为别离。尻舆驾神马,孰为策与羁。弭节过蓬莱,海波看增亏。
-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其九
五年寓黄阁,盛服朝玄端。愧无昔人姿,谬作奇章迁。还从九渊底,回望百尺巅。身世俱一梦,往来适三餐。天公本无心,谁为此由缘。从今罢述作,尽付逍遥篇。
-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其八
大道如衣食,六经所耕桑。家传易春秋,未易相秕糠。久种终不穫,岁晚嗟无粮。念此坐叹息,追飞及颓阳。天公亦假我,书成麟未伤。可怜陆忠州,空集千首方。何如学袁盎,日把无可觞。
-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其六
尝闻左师言,少子古所喜。二儿从两父,服辱了百事。佳子何关人,自怪馀此意。看书时独笑,屡与古人值。他年会六子,道眼谁最驶。衣钵傥可传,田园不须置。
-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其四
故山纵得归,无复昔遗老。家风知在否,后生恐难保。似闻老翁泉,曾作泥土燥。穷冬忽涌溢,络绎瓶瓮早。此翁终可信,明月耿怀抱。从我先人游,安得不闻道。
-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其二
莫言三谪远,归路近庾岭。谁怜东坡穷,垂老徙此景。幸无薪炭役,岂念冰雪冷。平生笑子厚,山水记柳永。孜孜苦怀归,何异走逃影。吾观两蛮触,出缩方驰骋。百年寄龟息,幸此支床静。
-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其十一
红炉厄夏景,团扇悲秋凉。来鸿已遵渚,去燕亦辞梁。冰蚕怀冻薮,火鼠安炎乡。曲士漫谈道,夏虫岂知霜。物化何时休,叹息此路长。
-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其七
舜以五音言,二雅良褊迫。变风犹井牧,驱人遂阡陌。周馀几崩坏,况经甫与白。崎岖收狂澜,还付滥觞窄。蒙庄泾渭杂,恐有郭象客。壁藏待知者,金石闻旧宅。
-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其五
幽忧如蛰虫,雷雨惊奋豫。无根不萌动,有翼皆鶱翥。嗟我独枯槁,无来孰为去。念兄当北迁,海阔煎百虑。往来七年间,信矣梦幻如。从今便筑室,占籍无所住。四方无不可,莫住生灭处。纵浪大化中,何喜复何惧。
-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其三
我来适恶岁,斗米如珠量。何时举头看,岁月守心房。念我东坡翁,忍饥海中央。愿翁勿言饥,稷调阴阳。玉池有清水,生肥满中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