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六
〔魏晋〕
种苗在东皋(1),苗生满阡陌(2)。
在东边高地上种植禾苗,禾苗生长茂盛遍布田野。
虽有荷锄倦,浊酒聊自适。
虽然劳作辛苦有些疲倦,但家酿浊酒还满可解乏。
日暮巾柴车(1),路暗光已夕。
傍晚时分驾着车子回来,山路也渐渐地变得幽暗。
归人(1)望烟火(2),稚子候檐隙(3)。
望着前村已是袅袅炊烟,孩子们在家门等我回家。
问君亦何为,百年(1)会有役(2)。
要问我这样做是为什么?人的一生总要从事劳作。
但愿桑麻(1)成,蚕月(2)得纺绩。
我只希望桑麻农事兴旺,蚕事之月纺绩事务顺遂。
素心(1)正如此,开径望三益(2)。
我不求闻达心愿就这样,望结交志趣相投的朋友。
小提示:陶渊明《归园田居·其六》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归园田居》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共五首(一本作六首)。第六首诗讲述了诗人一天的劳动生活,最后揭示其劳动的体验、田居的用心。末首诸家以为非陶诗,而苏轼以为陶作,并评曰“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冷斋诗话》)。
- 作品别称归园田居六首·其六
- 作品出处陶渊明集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 创作年代东晋
创作背景
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他在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四十一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陶渊明天性酷爱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治社会中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陶渊明经过十三年的曲折,终于彻底认清了这一点。陶渊明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的抉择——归隐。从此他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
相关诗词
-
田园杂诗·其六
人生会有尽,行止非自由。止亦不可趣,行亦不可留。如何柴桑叟,汲汲为此忧。终年痛饮酒,冀以忘其愁。吾身听物化,化及事则休。当其未化时,焉能弃所谋。有子亦须教,有田亦望收。天心与人事,何息不周流。我不离世间,而愿与天游。焉能外亲戚,视之同聚沤。乃知...
-
小漆园八咏·其六·黄菊
晚对金尊泛落英,西山爽气入秋明。偏怜骨为淩霜瘦,更羡香缘饮露清。薄宦几年犹浪迹,故园三径正含情。凭君寄谢东篱客,啸傲归来得此生。
-
秋日园居口号六十章·其三十六
丛桂千株竹千个,檀栾影度幽香过。閒临晋帖读唐诗,此是园公老功课。
-
南雄返棹集陶句二首·其二
形迹滞江山,僶俛四十年。天地长不没,聊且凭化迁。荣华诚足贵,于我若浮烟。即日弃其官,守拙归园田。白日掩荆扉,药石有馀闲。啸傲东轩下,徘徊丘垄间。青松夹路生,纷纷飞鸟还。人道每如兹,此行谁使然。世俗久相欺,任真无所先...
-
田家
少无适俗韵,甘以辞华轩。但道桑麻长,而无车马喧。服勤尽岁月,守拙归园田。终晓不能静,鸡鸣桑树颠。
-
借园杂咏·其六·谢客
却防佳客至,先寄数行书。但愿存真契,无劳念索居。风埃盈几案,藤蔓碍轩车。要识东樵否,迎逢近不如。
-
郊居·其六
轻衫聊出户,最喜薄凉天。叶下清霜里,禽归落照前。渔舟晴入浦,农父晚收田。帝力惭难报,秋来复有年。
-
忆南园八子·其六·徐木之文学辩才,酬给世故,当路虚左,颇为雄饮眈乐
彬彬建安彦,伟长与等伦。素无仕宦情,疾疫永离群。君自负才艺,兰藻蕴氤氲。干时时不偶,绝俗俗随纷。园池小偃仰,静观海岛均。逸爵岂亡酒,晨兴常鬻文。石室苍梧胜,东西游路分。说诗尚中律,解颐尊所闻。杳杳寻远山,悠悠散暮云。君没广未陷,却色见兵氛。
-
送张纪善世昌致仕归乡
...情愈坚。流光倏已迈,奄忽三十年。顾惟衰老至,白发已盈颠。鹏程宜远举,素志未获宣。封章达九重,乞身返林泉。圣情特矜悯,诏许归园田。朝出蓟门道,暮登潞河船。鸿鹄遂远适,不为羁绊牵。迢迢闽关路,遥望渺南天。亲宾共迎候,欢然相后先。溪山澹清旷,风月蔼无边...
-
东阳郭希吕山园十咏·其六·閟云关
云以无心出,云归亦何心。樵牧窥其藏,妄意此阻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