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箜篌引
〔唐〕
吴丝蜀桐张高秋(1),空山(2)凝云颓不流。
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江娥(1)啼竹素女(2)愁,李凭中国(3)弹箜篌。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1),芙蓉泣露香兰笑(2)。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十二门(1)前融冷光,二十三丝(2)动紫皇(3)。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女娲(1)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2)。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梦入神山(1)教神妪(2),老鱼跳波(3)瘦蛟舞。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吴质(1)不眠倚桂树,露脚(2)斜飞湿寒兔(3)。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
小提示:李贺《李凭箜篌引》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李凭箜篌引》是唐代诗人李贺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运用一连串出人意表的比喻,传神地再现了乐工李凭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生动地记录下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也表现了作者对乐曲有深刻理解,具备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全诗语言峭丽,构思新奇,独辟蹊径,对乐曲本身,仅用两句略加描摹,而将大量笔墨用来渲染乐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效果,大量的联想、想象和神话传说,使作品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 创作年代811-813年
创作背景
《李凭箜篌引》此诗大约作于唐宪宗元和六年(811年)至元和八年(813年),当时李贺任职于长安,官奉礼郎(执掌祭祀的九品小官)。
相关诗词
-
箜篌引·其二
河水流,蛟龙游,我闻昔夹神禹舟。斥以蝘蜓爪角弭,后启云维神禹子。驾之骖驔渡河水,非不欲公效其美。公非夏后与子孙,胡为与之争吸吞。天风有静波有驯,公虽欲渡姑逡巡。
-
长相思·钿箜篌
钿箜篌。纤指柔。一曲吴歌不上喉。时时饧倦眸。锦缠头。金带钩。细喘轻颦博得不。谁知离别愁。
-
太常引·尘沙拂面阻清游
尘沙拂面阻清游。长日下帘钩。谁倚钿箜篌。尽弹出、新愁旧愁。朋尊冷落,诗怀潦倒,排闷强登楼。风柳一枝秋,认当日、烟花汴州。
-
引胜轩
且未笋舆寻胜去,先凭冰牖引佳来。取之不尽非劳也,会以忘言亦迥哉。恰值春风方骀荡,问延秋月几徘徊。宵衣旰食吾恒惯,峰态泉声此偶陪。
-
箜篌行
东家女性柔,单栖不下楼。容华映朝日,玉指弹箜篌。一弹声断绝,再弹声转咽。二十五弦声,声声愬离别。十五嫁夫郎,盈盈入画堂。观者增叹息,齐称双凤凰。感郎情怀好,淡把双眉扫...
-
李园行
西直门外清泉流,李园钜丽甲皇州。苑内潺湲疏碧沼,天际窈窕开朱楼。锦堂绣幕列钟鼎,曲房密室鸣箜篌。戚畹生当全盛世,张筵招客多贵游。十五妖姬伺后阁,千金騕袅罗前头。珠履称觞金凿落,牙樯载酒木兰舟。胜赏四时欢不改,花落花...
-
婆罗门引·四月八日谢太后庆七十
...万里到幽州。恨病馀双眼,冷泪交流。行年已休,岁七十、又平头。梦破银屏金屋,此意悠悠。几度见青冢,虚名不足留。且把酒、细听箜篌。
-
游莫愁湖
五月湖楼趁夕凉,重来祠树饫新霜。秋风莫续箜篌引,春梦谁寻玳瑁梁。孙楚酒楼馀蔓草,丽华宫井剩枯杨。佳人底是生南园,家世分明系洛阳。
-
三姝媚·题仇十洲箜篌图
...牙拍轻催,双鬟娇小。捲幔东风吹早。更萝径烟深,药栏花绕。曲奏云和,伴林中高士,瑟琴静好。江树归舟,向梦里、相逢偏巧。记取箜篌朱字,青春未老。
-
箜篌引
洪涛射日河流浑,一叟披发狂而奔。鼋鼍攫食翻层沄,呼公无渡公不闻。中流无人水匆立,河边妇人对河泣。恨妾不渡公之前,公见妾死公当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