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士录

宋濂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邓弼,字伯翊,秦人也。身长七尺,双目有紫棱(1),开合闪闪如电。能以力雄人(2),邻牛方斗不可(3)拳其脊(4)折仆地(5);市门石鼓,十人(6),弗能举,两手持之行。然好使酒(7),怒视人,人见辄避,曰:“狂生不可近,近则必得奇辱。”

邓弼,字伯翊,秦地人。身高七尺,双眼内紫棱,很有威势,眼睛一张闪闪如电。膂力过人,称雄于世。邻居两只牛在打架,谁也分不开,邓弼只一拳,砸断牛脊,斗牛应声倒地。集市门口,有面石鼓,十条大汉都抬不动,邓弼两手一用劲,抱起就走。不过,他老借酒使性,怒目视人,谁见谁躲,都说:“此乃狂人,不可靠近,否则自取其辱。”

一日,独饮娼楼,萧、冯两书生过其下,急牵入共饮。两生素贱其人,力拒之。弼怒曰:“君终不我从(1),必杀君!亡命(2)山泽(3)耳,不能忍君苦(4)也!”

一天,邓弼独自在酒楼上喝酒,忽见萧、冯两个书生从下面经过,不由分说,下来强拉他们陪着喝。两个书生平日就瞧不起他的为人,极力推拒。邓弼不由大怒,威胁道:“二位真的不识抬举,休想活命!哪怕杀了人亡命草泽,我也不能受你们的窝囊气!”

两生不得已,从之。弼自据中筵(1),指左右,揖两生坐,呼酒歌啸以为乐。酒酣,解衣箕踞(2),拔刀置案上,铿然鸣。两生(3)闻其酒狂(4),欲起走,弼止之曰:“勿走也!弼亦粗知书,君何至相视如涕唾(5)?今日非(6)君饮,欲少吐胸中不平气耳。四库书(7)从君问,(8)不能答,当血是刃(9)。”

两个书生迫于无奈,只得由他摆布。邓弼自坐中间,拱手示意书生陪坐左右,随即大声要酒,吟啸高歌,尽情作乐。喝得兴起,便叉开双腿,大敞衣襟,拔出佩刀拍在桌上,咣当一声。两个书生素闻他借酒寻衅,见此光景,起身想溜。邓弼厉声制止说:“不要跑,我邓某人也是粗知书理之辈,先生何至于把我看得像眼泪唾液一样呢?今日原本不是真心请你们喝酒,只不过是借机稍吐心中的不平之气罢了。凡是经、史、子、集,任凭二位发问,如不能回答,便以此刀自刎!”

两生曰:“有是哉?”

两人听了惊奇不已,说:“竟有这样的事?”

(1)七经(2)数十义扣之,弼历举传疏(3),不遗一言。复询历代史,上下三千年,纚纚如贯珠(4)。弼笑曰:“君等伏乎未也?”

当下,便从诸经中,挑出几十个难题,连续发问。邓弼从容不迫,引据经典注疏,倒背如流,一无遗漏。于是,又问各朝史事,上下三千年,邓弼洋洋洒洒如数家珍。至此,邓弼笑问:“这下,二位服不服气?”

两生相顾惨沮(1),不敢再有问。弼索酒,被发(2)跳叫曰:“吾今日压倒老生矣!古者学在养气,今人一(3)儒衣,反奄奄欲绝(4),徒欲驰骋文墨(5)儿抚(6)一世豪杰。此何可哉!此何可哉!君等休矣!”

两个书生,四目相视,大惊失色,不敢再问。邓弼要来酒碗,开怀痛饮,披头散发,跳跃呼叫:“老子今天,镇服老儒啦!古时学者,重在培养浩然之气,今日书生,一穿长衫,反而气息奄奄,光想凭着舞文弄墨的雕虫之技,小看天下豪杰。这怎么可能!怎么可能啊?你们这种人,还是趁早算了罢!”

两生素负多才艺,闻弼言,大愧,下楼,足不得成步。归询其所与游,亦未尝见其挟册呻吟(1)也。

这两个书生一向以多才多艺自负,听了邓弼此言,无地自容,下楼梯时,连脚都不知该怎么迈步了。回去以后,向和邓弼有来往的人悄悄打听,却都说,从未见他捧过书本,吟过诗文。

泰定(1)初,德王(2)执法(3)西御史台(4),弼造书(5)数千言(6)谒之。阍卒(7)不为通,弼曰:“若不知关中邓伯翊耶?”

泰定末年,德王掌管西御史台,邓弼袖揣千言书,前往求见。门卫不肯通报,他便大声嚷叫:“你们难道就不晓得,关中有个邓伯翊吗?”

连击(1)数人,声闻于王。王令隶人(2)捽入(3),欲鞭之。弼盛气曰:“公奈何不礼壮士?

话音未落,一连撞倒几名士兵。嘈杂声惊动德王,他令手下把邓弼拽进府来,打算抽他一顿。邓弼毫无惧色,朗声申诉:“大王为何不以礼节对待壮士?

今天下虽号无事,东海岛夷(1)尚未臣顺(2)间者(3)驾海舰,互市(4)(5),即不满所欲,出火刀(6)柱,杀伤我中国民。诸将军控弦引矢(7),追至大洋,且战且却,其亏国体为已甚。西南诸蛮(8),虽曰称臣奉贡,乘黄屋(9)左纛(10)称制(11)与中国等,尤志士所同愤。诚得如弼者一二辈,驱十万横磨剑(12)伐之,则东西为日所出入,莫非王土矣。公奈何不礼壮士?”

如今虽然号称天下无事,但东海岛上的部族(指日本),还没有称臣降服;西南众多野蛮部落,虽然说称臣进贡,却行使与中原皇帝一样的礼制。如果您能得到一两个像我这样的人才,让他们带领十万精锐善战的士卒去征伐,那么普天之下,就没有哪一处不是大王您的疆土了。大王您怎么不礼遇壮士呢!

庭中人闻之,皆缩颈吐舌,舌久不能收。王曰:“尔自号壮士,解持矛鼓噪,前登坚城乎?”

满府上下听了这话,一个个吓得缩着脖子,舌头伸得老长,半天缩不回去。德王见此情景,便问他:“你既然自称壮士,能够披坚执锐,冲锋陷阵吗?”

曰:“能。”

邓弼回答:“能!”

“百万军中,可刺大将乎?”

“于百万大军之中,能够直取敌人上将首级吗?”

曰:“能。”

“能!”

“突围溃阵,得保首领乎?”

“在兵败突围时,能够保护主帅安然脱险吗?”

曰:“能。”

回答还是一个字:“能!”

王顾左右曰:“姑试之。”

德王回头对身边的人说:“不妨让他试试。”

问所须,曰:“铁铠良马各一,雌雄剑二。”

又问邓弼需要什么,邓弼说:“铠甲一副,快马一匹,雌雄剑一对。”

王即命给与,阴戒(1)(2)者五十人驰马出东门外,然后遣弼往。王自临观,空一府随之。(3)弼至,众(2)并进。弼虎吼而奔,人马辟易(4)五十步,面目无色。已而烟尘涨天,但见双剑飞舞云雾中,连斫马首堕地,血涔涔(5)滴。

德王吩咐左右一一照办。又暗中挑选了五十名武艺高强的精壮骑兵,先行奔赴城东门之外,然后,才让邓弼出发。德王亲临现场观战,全府的人也都跟去,要看个究竟。等邓弼赶到,众兵便刀枪并举,向前扑来。邓弼虎啸而奔,士兵们连人带马,连连倒退,个个吓得面无人色。一会儿尘土漫天,在云雾中只看见双剑飞舞,接二连三地把马头砍落,鲜血四溅。

抚髀(1)欢曰:“诚壮士!诚壮士!”

德王高兴得拍着大腿,连声赞叹:“真是壮士,真是壮士呀!”

命勺酒劳弼,弼立饮不拜。由是狂名振一时,至比之王铁枪(1)云。

并命令舀酒犒劳。邓弼接过酒来,并不拜谢,站在那里,一饮而尽。从此,邓弼名震一时。甚至有人把他与五代名将“王铁枪”相提并论。

王上章荐诸天子,会丞相与王有隙(1)(2)其事不下(3)。弼环视四体,叹曰:“天生一具铜筋铁肋,不使立勋万里外(4),乃槁死三尺蒿下(5),命也,亦(6)也。尚何言!”遂入王屋山(7)为道士,后十年终。

德王亲上表章,向皇帝举荐邓弼。不巧,当朝宰相与德王不和,从中作梗,便把此事搁置下来。邓弼听说以后,打量着自己的身躯,不禁仰天长叹:“天生一副钢筋铁骨,不能立功万里边疆,只能老死于三尺蒿草之下。命该如此,生不逢时,还有什么可说。”于是,上了王屋山当道士去了。十年之后,默默死去。

史官曰:弼死未二十年,天下大乱。中原数千里,人影殆绝(1)玄鸟(2)来降,失家(3),竞栖林木间。使弼在,必当有以自见。惜哉!弼鬼不灵则已,若有灵,吾知其怒发上冲也。

史官按:邓弼死后不到二十年,天下大乱,中原大地,方圆千里,百姓流亡,人迹罕见。连回归的燕子,都找不到可以筑巢的人家,只好栖息在树木之间。假使邓弼不死,定能大有作为。太可惜了。他的鬼魂不灵则已,倘若有灵,我知道他一定会因此而怒发冲冠的!

小提示:宋濂《秦士录》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秦士录》是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宋濂创作的一篇人物传记,讲述了秦士邓弼的事迹和遭遇。文章通过几个富有特征的情节,描绘出邓弼这样一个身怀绝技、勇猛无敌而又博学多才、豪爽狂放的英雄形象;同时也写出了邓弼怀才不遇、报国无门、老死林泉的悲剧一生。它含蓄地揭示了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客观现实,寄寓作者为国惜才、为有志之士不得重用抱不平的内心愤慨。全文笔墨酣畅淋漓,人物形象虎虎有生气。

创作背景

宋濂生活于元末明初,早年对科举制度无兴趣,却也饱读经史子集之书,想以此经世致用。但年轻时却没有在元朝政府中任一官半职,晚年又因礼仪问题而两遭贬滴。与《秦士录》中的邓弼,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因为邓弼的傲视权贵和蔑视礼俗,在他思想感情上引起了共鸣,而且以邓弼这样一位全才却不遇于时、不用于世、生不逢辰,终致怀抱才智而没,也令宋濂感到十分痛惜,所以宋濂为邓弼立了这篇传。

宋濂

宋濂(一代之宗)

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谥号文宪。浦江(今浙江浦江)人,汉族。明初文学家,曾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因其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全家流放茂州。其散文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他推崇台阁文学,文风淳厚飘逸,为其后“台阁体”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范本。其作品大部分被合刻为《宋学士全集》七十五卷。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