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
〔唐〕
苎萝山(2)下如花女,占得姑苏台(3)上春。
本是苎萝山下的像花一样的少女,却在吴王的姑苏台上占得头筹。
一笑不能忘敌国(1),五湖(2)何处有功臣(3)。
虽有欢笑却始终不忘国仇家恨,灭吴而身退后隐遁不知何处。
小提示:崔道融《西施》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西施》是唐代诗人崔道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主要记述西施入吴以后集三千宠爱于一身之事;后两句则赞美西施以身报国、功成身退的崇高品德。全诗立意新颖而语言含蓄,不但反映出诗人的独特见解,而且还塑造了一个全新的西施形象。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 创作年代唐代
创作背景
西施的事迹最早见于《吴越春秋》等史籍。她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传说吴亡后她随范蠡隐身江湖,后来西施故事被不断丰富,她便成了执行勾践的美人计的主角,并且说吴国灭亡是由于她的原因,于是西施在一些人心里成了反攻复国的英雄。崔道融感慨于此,而作诗咏之。诗人一共写过两首咏西施的诗,即《西施滩》和这首《西施》。此诗是在前诗的立意之上,结合相关的民间传说而成咏。
相关诗词
-
西施咏
颦里西施貌若仙,吴王宫里斗婵娟。三千粉黛承恩重,又上西湖范蠡船。
-
闻客述施孝廉仁思双妾殉节事有感
...平知,大风吹海海难转。天荒地老一身愁,况有雪霜随风卷。儿女恨与英雄终,石烂海枯泪长满。忆昨乙未丁苦辛,青衫红粉俱灰尘。施君并挈西施去,一舸云烟远避秦。谁知浩劫出儒坑,竟作人间一陈人。世乱已拌名节轻,何期两美殉君身!君之侠骨肝胆粗,家无䃫石掷樗蒲。...
-
西施山戏占
鲁国君臣燕雀娱,共言尝胆事全无。越王自爱看歌舞,不信西施肯献吴。
-
西施
十二金钗对对铺,三千粉黛腻如酥。君王莫道六宫丑,一个西施已坏吴。
-
西施
惆怅兴亡系绮罗,世人犹自选青娥。越王解破夫差国,一个西施已是多。
-
比得牡丹谓常品耳开花乃醉西施甚奇
姑射山人玉雪肌,是谁污作醉西施。草间天艳无人识,不到花开总不知。
-
浣溪沙·曾见西施出浣纱
曾见西施出浣纱。一钩香迹印弓鞋。绿波红映脸边花。重到没人山寂寂,满滩银砾净无瑕。夜来春雨水痕加。
-
咏史·其八·西施
若耶溪畔好莲花,最似西施出浣纱。一入吴宫叹殊绝,当年同伴始生嗟。
-
西施石
西施昔日浣纱津,石上青苔思杀人。一去姑苏不复返,岸旁桃李为谁春。
-
和秉之送菊菊有杨妃西施之号·其二
烂醉都忘倒接䍦,高堂四菊十分奇。西施未醒杨妃醉,白发樽前恐未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