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陈陶

杜甫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孟冬(1)十郡(2)良家子(3),血作陈陶泽中水。

十月里西北十郡那些良家子弟,鲜血流成了陈陶斜的泽国水乡。

(1)(2)无战声(3),四万义军(4)同日死。

原野空旷苍天清远停息了战声,四万义军在同一天理慷慨阵亡。

群胡(1)归来(2)洗箭,仍唱(3)胡歌饮都市(4)

那些胡寇归来时箭上还在滴血,仍然高唱胡歌狂饮在长安市上。

都人(2)回面(3)向北啼(1)日夜更望官军至(4)

京都百姓转头往北方痛哭流涕,日夜盼望官军早来到退敌安邦。

小提示:杜甫《悲陈陶》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悲陈陶》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讲述的是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年)冬,唐军跟安史叛军在陈陶作战,唐军四五万人几乎全军覆没的情事。前四句渲染战败后肃穆沉重的氛围;后四句先写胡兵的骄横,后写长安人民对官军收复长安的渴望。全诗寓主观于客观,把对胡虏的仇恨、对官军的痛惜、对长安百姓的同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等种种感情,都凝聚在特定的场面中,体现出一种悲壮的美。

创作背景

《悲陈陶》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冬。十月二十一日,唐军跟安史叛军在陈陶作战,结果唐军大败,死伤四万余人。来自西北十郡(今陕西一带)清白人家的子弟兵,血染陈陶战场,景象非常惨烈。杜甫这时被困在长安,目睹叛军的骄纵残暴,有感于陈陶之败的惨烈而作此诗。

杜甫

杜甫(诗圣)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