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
〔先秦〕
孔子东游(1),见(2)两小儿辩斗(3),问其故(4)。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儿曰:“我以(1)日始(2)出时去(3)人近,而日中(4)时远也。”
有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距离人近,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一儿曰:“我以日初(1)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另一个小孩则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远,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近。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1),及(2)日中则(3)如盘盂(4),此不为(5)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大得像一个车盖,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个盘子,这不是远处的看着小而近处 的看着大吗?”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1),及其日中如探汤(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清凉而略带寒意,等到中午的时候像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吗?”
孔子不能决(1)也。
孔子不能判决谁对谁错。
两小儿笑(1)曰:“孰为汝(2)多知(3)乎?”
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小提示:列子《两小儿辩日》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亦是一则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其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全文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人物语言极具性格化,人物形象则清晰可见、栩栩如生。
- 作品出处列子·汤问
- 文学体裁散文
- 创作年代春秋战国
创作背景
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同时也是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时期。寓言作为诸子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战国诸子阐明各自的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以及进行论辩的有力武器。
《列子》即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列子及其弟子所编著的寓言和神话故事集。此文即节选自《列子·汤问》第七章,文题是后人所加。《两小儿辩日》此文记录的是春秋时期,两小孩与当时的大学问家孔子的故事。
相关诗词
-
小雅·吉日
吉日维戊,既伯既祷。田车既好,四牡孔阜。升彼大阜,从其群丑。吉日庚午,既差我马。兽之所同,麀鹿麌麌。漆沮之从,天子之所。瞻彼中原,其祁孔有。儦儦俟俟,或群或友。悉率左右,以燕天子。既张...
-
鹧鸪天·寂寞秋千两绣旗
寂寞秋千两绣旗,日长花影转阶迟。燕惊午梦周遮语,蝶困春游落拓飞。思往事,入颦眉。柳梢阴重又当时。薄情风絮难拘束,飞过东墙不肯归。
-
小儿何所爱·其一
小儿何所爱,爱此芝兰室。更欲附飞龙,上天看红日。
-
小儿何所爱·其二
人道日在天,我道日在心。不省鸡鸣时,泠然钟磬音。
-
小儿何所爱·其三
小儿何所梦,夜梦笔生花。花根在何处,丹府是吾家。
-
小儿何所爱·其四
圣人有六经,天地有日月。日月万古存,六经终不灭。
-
卖儿行
...携六岁儿,卖向吾庐得谷四斛半。我前问媪:“卖儿何所为?”媪方致词再三叹:“夫老病卧盲双目,朝暮死生未可卜。近村五亩止薄田,环堵两间惟破屋。大儿十四能把犁,田少利微饭不足。去冬蹉跎负官税,官卒打门相逼促。豪门称贷始能了,回头生理转局缩。中男九岁识牛羊...
-
哭儿羽
阿羽生存日,人呼圣小儿。
-
十二日还自光福道中即事
两竿西下日,吾棹正东归。溪老过桥去,野禽穿树飞。水将人眼净,叶与鬓毛稀。纳纳乾坤内,秋风自布衣。
-
七日树介
千松凛凛清霜戟,万竹森森白玉殳。无数小儿相怪问,老夫搔首但邾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