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路中遇大水
〔唐〕
天灾自古有,昏垫(1)弥今秋(2)。
天灾连年不断,今秋洪水吓死人。
霖霪(1)溢川原,澒洞涵(3)田畴。
连阴雨大水泛滥,吞没了无边的田野。
指途适(2)汶阳(3),挂席(4)经芦洲。
中途遇大水去汶阳只能改乘木船,挂席为帆,以水中芦洲为航标,摸索前行。
永望(1)齐鲁郊,白云何悠悠。
一路上久久凝望着齐鲁上空的悠悠白云,发出无限遐想。
傍沿钜野泽(1),大水纵横流。
虽然湖底近乎淤平,但依然是地势最低的地方,上游的水不断涌来,然后又从这里溢出,涌向下游各方。
虫蛇拥独树,麋鹿奔行舟。
大水涌流,动物争相逃命,虫蛇株守孤树,麇鹿见舟争相来奔。
稼穑(1)随波澜,西成(2)不可求。
庄稼都被水淹没了,秋收也不用想了。
室居相枕藉(1),蛙黾(2)声啾啾。
百姓溺死众多,纵横相枕,青蛙发出了悲戚的叫声。
仍怜穴蚁漂,益羡云禽游。
蚂蚁窝被水冲掉,蚂蚁到处漂游。而更加羡慕飞禽。
农夫无倚着(1),野老生殷忧(2)。
农人衣食住全都无着,我这个粗鄙的人人产生深重的忧虑。
圣主当深仁,庙堂(1)运良筹。
圣明的皇帝应当表示深厚的仁爱,拿一个良好的赈灾措施出来。
仓廪终尔给(1),田租应罢收。
那就是开仓济民、罢收田租。
我心胡(1)郁陶(2),征旅(3)亦悲愁。
我面对灾情,忧思郁结、悲悯愁绝。
纵怀济时策,谁肯论吾谋。
纵有一肚子的济时良策,可是人微言轻,谁肯听呢?谁去考虑我的意见呢?
小提示:高适《东平路中遇大水》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东平路中遇大水》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描写了东平途中所见农村水灾惨象和农民无以为生的苦状,希望统治者赈灾免租,并慨叹自己济世之策不被采用,表现了其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急切用世的愿望。该诗运用纪实手法,注重细节刻画,形象组合繁密,颇具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 创作年代745年8月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四年(745年),高适由涟水北上,经水路到东平,拟去汶阳,而这时河南、山东、安徽一带恰好发生大范围的水灾,关于这一场大水灾,《旧唐书·玄宗纪下》有记载,说当年八月“河南、睢阳、淮阳、谯等八郡大水”。此诗因此而作。
相关诗词
-
东阿道中遇雨·其三
旅迹泥中路,苍茫野望时。径萝褰雨幕,岸柳罥风丝。日暗秋逾淡,山高云故迟。捕蝗今正急,辛苦向东菑。
-
东阿道中遇雨·其一
伏热秋仍甚,俄惊此夕阴。松涛响远壑,岩溜下高岑。侧径人行怯,平田马度深。三农方待雨,未可赋愁霖。
-
行路难·其二
...如此,逸骥长鸣感知己。儒冠难见汉郦生,智囊易羡秦樗里。金貂世胄列金张,日夕歌钟过赵李。屠沽宁灭祢衡刺,异才谁倒王孙屣。行路难,行路难,故乡东望路漫漫。年年寒雁梅花国,岂堪带缓滞长安。
-
入东平山中古坟以百十数残碑断磉多有年月可识
山过东阿两路分,草中无限昔人坟。等閒却忘征骖苦,贪看残碑到夕曛。
-
九日前一日过东平城中见卖糕有感
猎猎霜飙飐菊枝,盘中粉饵趁时炊。承平节物今犹见,却忆刘郎旧欠诗。
-
道中书所见
湖塘隔岸碧相鲜,田舍寒炊晚顿烟。塞路官军好身手,路中相唤卖鱼船。
-
青青水中蒲
青青水中蒲,岸上有芳树。游子东西行,树指东西路。青青水中蒲,水边石子见。人心尽难知,世情惟逐面。青青水中蒲,叶上白露瀼。白露易为霜,鸿雁来双双。
-
秋日东平道中
齐鲁西风草树秋,川原高下过东州。道边白鹤来华表,陌上苍麟卧古丘。九曲半应非禹迹,三山何处是仙洲。经行俯仰成今昔,却忆当年赋远游。
-
舟上西江值大水有作·其一
...发源自夜郎,万里来入祝融江。南天一渎亦无愧,势与岷江争短长。春来一雨成黄浊,八斗淤泥那可濯。炎方水土此难尝,生长蛮中殊不觉。我行正溯牂牁西,津路微茫咫尺迷。牵舟欲上木棉树,走马不见桃花堤。榕叶阴阴馀片地,芭蕉土布来金利。渔父鲥鱼尺许长,买来且作风前...
-
高州大水作
天决鉴江灌高凉,一夕水高三丈强。西南二门白昼闭,城中城外愁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