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南北朝〕
昏旦(1)变气候,山水含清晖(2)。
黄昏和清晨的天气变换,山水之间的景色如同清灵的光芒。
清晖能娱人(1),游子憺(2)忘归。
山水的轻灵让人愉悦,使其在山水之中游历而忘记回去。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1)。
从峡谷出来的时候时间还早,等到上船的时候天气已经晚了。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1)。
四周的树林和山壑中聚积着傍晚的景色,天上的晚霞凝聚着夜晚的天空中飘动。
芰(1)荷迭映蔚,蒲稗(2)相因依。
菱叶和荷花在蔚蓝的河水中交相呼应,蒲和小麦在一处相依生长着。
披拂(1)趋南径,愉悦偃(2)东扉。
持着拂尘在南边的小路上走动,很开心地欣赏东面的门窗。
虑澹(1)物自轻,意惬(2)理(3)无违。
忧虑的东西少了自然觉得没有烦心事,心情畅快就会觉得很顺心。
寄言摄生客(1),试用此道(2)推。
送给希望保养身体的人上面这些话,希望他们能用这个方法来养生。
小提示: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是南北朝宋时诗人谢灵运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诗前六句写石壁游览的乐趣,次六句写归来时所见晚景,后四句写从一天游览中得到的理趣。 诗融情、景、理于一炉,前两层虽是写景,但皆能寓情于景,景中含情。 诗是灵运山水诗中的名篇,较为典型地体现了宋初诗风嬗变的某些特点。
- 作品出处谢康乐集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 创作年代南北朝宋
创作背景
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秋天,谢灵运托病辞去永嘉(治所在今浙江温州)太守职务,回到故乡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的庄园里。这里曾是他族曾祖谢安高卧之地,又是他祖父谢玄最初经营的庄园,规模宏大,包括南北二山,祖宅在南山。谢灵运辞官回家后,又在北山别营居宅。石壁精舍就是他在北山营立的一处书斋。精舍,即儒者授生徒之处,后人亦称佛舍为精舍。湖,指巫湖,在南北二山之间,是两山往返的唯一水道。《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此诗当作于元嘉元年至三年(公元424-426年)之间。
相关诗词
-
淳熙甲辰中春精舍闲居戏作武夷棹歌十首呈诸同游相与一笑·其八
七曲移船上碧滩,隐屏仙掌更回看。人言此处无佳景,只有石堂空翠寒。
-
淳熙甲辰中春精舍闲居戏作武夷棹歌十首呈诸同游相与一笑·其五
四曲东西两石岩,岩花垂露碧?毵。金鸡叫罢无人见,月满空山水满潭。
-
淳熙甲辰中春精舍闲居戏作武夷棹歌十首呈诸同游相与一笑·其六
五曲山高云气深,长时烟雨暗平林。林间有客无人识,欸乃声中万古心。
-
淳熙甲辰中春精舍闲居戏作武夷棹歌十首呈诸同游相与一笑·其一
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
-
送客至东迁精舍次董著作韵
竹边僧舍柳边池,谁道秋风此别离。今夕扁舟闻雁处,一灯应读卷中诗。
-
石林精舍
三间敞白屋,万笏列青瑶。少坐消尘虑,兴言托朗霄。天花云外落,仙乐柏间飘。不必天台畔,依然过石桥。
-
竹炉精舍烹茶戏作
竹炉为爱僧房制,精舍寻常率置旃。欲拟游山消半渴,早看调水走中涓。武文火候容谁待,冷热茶汤剂已便。陆羽卢仝却失笑,茗家清供岂其然。
-
石林精舍
盘山奇以石,奇石此为最。精舍才三间,磊磊遮其外。浑沦无圭角,狰狞益古怪。步深惬静观,意寂得殊会。所以问卢龙,田畴未肯卖。
-
石林精舍
精舍四围环石林,既幽且朴静而深。室中虚白无他物,几上萧閒蓄一琴。是处畅观颇役目,此间閟景足澄心。何来橡子庭前落,乱蹋枝头归晚禽。
-
石梁精舍
得径琳琅丛,憩席烟霞宇。遥吟目空阔,俯畅意轩举。江国既欣春,吴云复不雨。山鸟与山花,争妍真静所。五年瞬息间,石梁自太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