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
〔南北朝〕
山川之(1)美,古来共谈(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1)。青林翠竹(2),四时俱(3)备。晓雾将歇(4),猿鸟乱(5)鸣;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夕日欲颓(1),沉鳞竞跃(2)。实是欲界之仙都(3)。自康乐(4)以来,未复(5)有能与(6)其奇(7)者。
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小提示:陶弘景《答谢中书书》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此文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堪称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 作品出处全梁文
- 文学体裁骈文
- 创作年代南朝
创作背景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晚年所作。谢中书(谢微)与陶弘景都卒于公元536年(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谢微任中书舍人的后限是公元526年(梁普通七年),任中书郎在公元532年(梁中大通四年),都在陶弘景七十岁之后。
相关诗词
-
与山巨源绝交书
...,又不喜作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机,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欲自勉强,则不能久,四不堪也。不喜吊丧,而人道以此为重,己为未见恕者所怨,至欲见中伤者,虽瞿然自责,然性不可化,欲降心顺俗,则诡故不情,亦终不能获无咎无誉如此,五不堪也。不喜俗人,而当与之...
-
孔侍中帖
九月十七日羲之报:且因孔侍中信书,想必至。不知领军疾,后问。
-
侍中帖
侍中书,书徐侯遂危笃,恐无复冀,深令人反侧。
-
读钱济明书
无书可借即捐书,日月云烟见未除。言与不言俱是着,损之又损亦非如。琴边酩酊何关酒,濠上从容岂在鱼。为报冰华老居士,吾今无欠亦无馀。
-
与韩荆州书
...昂青云耶?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以此感...
-
以诗代书答元丹丘
青鸟海上来,今朝发何处?口衔云锦书,与我忽飞去。鸟去凌紫烟,书留绮窗前。开缄方一笑,乃是故人传。故人深相勖,忆我劳心曲。离居在咸阳,三见秦草绿。置书双袂间,引领不暂闲。长望杳难见,浮云横远山。
-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惜君只欲苦死留,富贵何如草头露?蔡侯静者意有余,清夜置酒临前除。罢琴惆怅月照席:几岁寄我空中书?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讯今何如!
-
答柳子厚书
...凿枘,咀嚼不有文字。端而曼,苦而腴。佶然以生,臒然以清。予之衡诚悬于心,其揣也如是。子之戏子,果何如哉!夫矢发乎羿彀,而中微存乎它人。子无曰必我之师而后我衡,苟然,则誉羿者皆羿也,可乎?索居三岁,俚言芜而不治,临...
-
洛中寺北楼见贺监草书题诗
高楼贺监昔曾登,壁上笔踪龙虎腾。中国书流尚皇象,北朝文士重徐陵。偶因独见空惊目,恨不同时便伏膺。唯恐尘埃转磨灭,再三珍重嘱山僧。
-
早夏郡中书事
水禽渡残月,飞雨洒高城。华堂对嘉树,帘庑含晓清。拂镜整危冠,振衣步前楹。将吏俨成列,簿书纷来萦。言下辨曲直,笔端破交争。虚怀询病苦,怀律操剽轻。阍吏告无事,归来解簪缨。高帘覆朱阁,忽尔闻调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