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媚笔泉记

姚鼐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桐城(1)之西北,连山(2)(3)数百里,(4)县治而迤平。其将平也,两崖忽合,屏矗墉回,崭横(5)若不可(6)。龙溪曲流,出乎其间。

桐城的西北方向,重山叠岭大概有好几百里,一直到县政府所在地才开始平坦。平地和山地交界的地方,两座山崖合立一起,像屏障一样耸立,高的横的缝隙几乎不能走人(几乎不能成为路)。像龙一样曲折的溪流,从这里边流出来。

以岁(1)三月上旬,(2)循溪西入。积雨(3)始霁,溪上大声从然,十馀里旁多奇石、蕙草(4)、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5),振鬣宛首(6)而顾其(7)(8)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

去年三月上旬,我们徒步顺着溪流从西边走进去。连续下了较长时间的雨,天气刚刚转晴,溪流发出很大的哗哗声。走了十多里路,山道两旁有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蕙草、松树、枞树、槐树、枫树、栗树、橡树等,不时听到山鸟的叫声。溪下面有个很深的大水潭,一块大石头露出在水面上,好像在里面洗澡的马刚刚站起身,甩着鬃毛回头看它的伙伴。扒着石头向上爬,俯视云彩,飞鸟看起来就像要坠落的样子。

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1)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2)之垂云沜也。”或曰:“后人(3)公麟地(4)不可(5)被而名之(6)。”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7),前出平土,可布席坐(8)

接着沿着悬崖往西走大约二里,层叠的石头好像高楼,翅膀一样探出在溪流的右方。有人说:“这是宋代李公麟所说的垂云沜啊。”有人说:“后人寻找李公麟记载的地方,没有找到,于是就称这块石头为‘李公麟垂云沜’。”石头的缝隙间长出一棵大树,树阴能容下几十个人,树前有平地,可以铺上席子坐下。

南有泉,明何文端公(1)摩崖(2)(3)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左(4)学冲于池侧(5)平地为室(6)未就(7),要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

树南边有泉水,明代的何文端先生的摩崖书(刻在峭壁上的字)刻在上边,泉水叫做“媚笔泉”。泉水漫过石头形成一个圆形的水池,上边的溪水流落进去。左丈学冲(左世容,字学冲)在水池边的平地上建造房子,还没建成,邀请九位客人在这里饮酒。傍晚天气转为半阴,山风突然刮起来,猛烈地吹打悬崖峭壁,树木草丛、许多泉水、碎石乱响。游玩的人感到十分害怕,于是回去了。

是日,姜坞先生(1)与往(2),鼐从,使鼐为记。

这一天,我的伯父姜坞先生(姚范)也去了,我(姚鼐)跟随他,他让我记下来这件事。

小提示:姚鼐《游媚笔泉记》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游媚笔泉记》是清代文学家姚鼐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游记,虽然名为《游媚笔泉记》,实则更多的写了去媚笔泉一路情景。先叙桐城西北的山势,次叙沿小溪西入,沿路风光,然后,始写媚笔泉及酒宴。文章由远及近,层层写来, 逐步深入,写景绘物,神态生动,颇能引人入胜。

创作背景

《游媚笔泉记》是姚鼐随其伯父姚范等游览本乡名胜媚笔泉后写的一篇游记,文字简洁生动,状物写景传神。据作者的《左笔泉先生时文序》,此文作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姚鼐成进士返里之后。

姚鼐

姚鼐

清代散文家,“桐城派三祖”之一

姚鼐(1732—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世称惜抱先生,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进士,选庶吉士,改礼部主事,任山东、湖南乡试考官,后充《四库全书》纂修官。辞官后,在锺山、紫阳等书院讲学长达四十余年。姚鼐著述丰富,有《惜抱轩文集》二十卷、《惜抱轩诗集》二十卷,编选《古文辞类纂》四十八卷,还存有杂著多种。《清史稿》卷四百八十五有传。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