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
〔元〕
烧痕(1)惨淡(2)带昏鸦,数尽寒梅未见花。
黄昏里一群乌鸦飞临,带起点点惨淡的烧痕,举目不见半朵春花,且把枝枝寒梅数尽。
回雁峰(1)南三百里,捕蛇说(2)里数千家。
北望大雁回还的回雁峰,三百里中烟霭葱茏,数千户野居的人家,捕蛇的生涯急急匆匆。
澄江(1)绕郭(2)闻渔唱,怪石堆庭见吏衙。
一条大江绕城而过,几支渔歌声音朦胧,南冬百年头蔹韵窀祷,还掩映在怪石之中。
昔日愚溪(1)何自苦,永州犹未是天涯(2)。
当年的子厚何必兴叹,永州并不算地角天边。
小提示:陈孚《永州》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永州》是宋末元初诗人陈孚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首联写永州之景,突出荒凉春寒;颔联“三百里”、“数千家”寄寓着乡思;颈联“澄江”、“怪石”写出对永州的陌生感;尾联与柳宗元相比,自谓其远赴“天涯”之“苦”远胜于柳氏永州谪居之苦,情调悲凉。此诗语言平易,不事雕琢,而情韵深沉。
- 作品出处四库全书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 文学韵律押[麻]韵
- 创作年代宋末元初
创作背景
永州一带在宋末元初经历了多次战乱。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忽必烈遗兀良哈率军于二月破永州,到三月兵败撤离。至元十三年(1276年),又遣阿里海牙率兵攻永州,遭南宋守军和百姓坚决抵抗。元军破城后,视永州百姓为仇寇,大肆杀戮。元王朝统治者还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把全国各族人分为四等:地位最高的是蒙古人;二等是“色目人”;第三等是汉人,包括原来多王朝统治区的汉族和契丹、女真等族人。地位最低下的是“南人”,包括原来南宋统治区的汉族和其他民族。永州一带的人民当然也被列为“南人”,从而受到的压迫和剥削也更残酷。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时任出使安南(今越南)副使的陈孚,途中曾游览永州,《永州》创作了此诗。
相关诗词
-
永州法华寺西亭
西亭清净冠南州,蜡屐聊为半日留。苍莽轻烟涨山麓,连卷雌霓落城头。禽声高下云间木,帆影参差天际舟。欲去凭栏一回首,晚风吹角不胜愁。
-
奉送永州张中乐屯田
昔年曾读子厚集,梦寐彼州山水佳。循良今慰远人望,潇洒仍惬旷士怀。楼头打鼓散群吏,林下啼鸟眠高斋。政闲境胜足佳句,好写大字镌苍崖。
-
过许东山永州故居
潇洒湖南倅,丹成骨已仙。常来谈信宿,永别又三年。竹墅缘溪水,沙村入野田。东山旧时月,还到酒杯前。
-
永州楼上春望
萧萧梧竹弄新晴,天畔登楼眼倍明。湘水碧连云梦渚,粤山青近永阳城。三春物色怜多病,万里驱驰笑此生。忽忆玉河垂柳径,紫宸朝罢听流莺。
-
永州送侄归宜春
宋玉正秋悲,那堪更别离。从来襟上泪,尽作鬓边丝。永水清如此,袁江色可知。到家黄菊坼,亦莫怪归迟。
-
登桂州永宁阁
五代浮屠阁,危层不易攀。晓光诸寺塔,晴露别州山。
-
送何光禄判永州
零陵千里路,君拥白门驺。旗引监州客,帷搴别乘侯。三湘开岳馆,百粤绕江楼。为政先风咏,翩然紫盖秋。
-
送人从军之永州
嗟君此别向南州,驿路迢迢万里秋。愁断猿声非故国,梦回月色在孤舟。湘潭水落鱼龙远,衡岳云开雾雨收。闻说从军还有乐,不须怀土更登楼。
-
叙州
宗元永州志浯溪,几年烟草含凄迷。昌黎海门水半扉,至今诗句藏翠微。涪翁亦从天上归,自凿岚翠成岩栖。
-
落第举人南昌张某特恩授温州永嘉县学教谕兼简刘贡禹学正
丹符躬拜御前除,试稿犹存棘栫余。宣圣殿高瞻衮黼,诸生班整肃襟裾。华堂击鼓公厨熟,彩鹢垂帘海味腴。为语睢州刘博士,老年易学定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