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苏台览古》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作。此诗描写了姑苏台的今昔变化,突出了春光依旧而穷奢极欲的帝王已无处寻觅的现实,表达了诗人对昔盛今衰的感慨之情。前两句写诗人游览时的所见所闻,后两句则是借西江明月由今溯古。全诗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构思巧妙,旨意遥深。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 创作年代盛唐
创作背景
《苏台览古》此诗当是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春李白由越州回到苏州游姑苏台时所作。作为一首怀古咏史诗,它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是春秋时期的吴越争霸。
相关诗词
-
《蜀城哭台州乐安少府》拼音版
...问鵩灾。故乡闭穷壤,宿草生寒荄。零落九原去,蹉跎四序催。曩期冬赠橘,今哭夏成梅。执礼谁为赗,居常不徇财。北登嵔?坂,东望姑苏台。天路本悬绝,江波复溯洄。念孤心易断,追往恨艰裁。不遂卿将伯,孰云陈与雷。吾衰亦如此,夫子复何哀。
-
《阮郎归·苏州席上作》拼音版
一年三度过苏台,清尊长是开。佳人相问苦相猜,这回来下来。情未尽,老先催。人生真可咍。他年桃李阿谁栽,刘郎双鬓衰。
-
《凌虚台记》拼音版
...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曰:“是必有异。”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高出于屋之檐而止。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公曰:“是宜名凌虚。”以告其从事苏轼,而求文以为记。轼复于公曰:“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昔者荒草...
-
《襄阳古乐府二首·其一·野鹰来》拼音版
野鹰来,雄雉走。苍茫荒榛下,毰毸大如斗。鹰来萧萧风雨寒,壮士台中一挥肘。台高百尺临平川,山中放火秋草乾。雉肥兔饱走不去,野鹰飞下风萧然。嵯峨呼鹰台,人去台已圮。高台不可见,况复呼鹰子。长歌野鹰来,当年落谁耳。父生已不武,子立又不强。北兵果南下,扰扰如驱羊。鹰来野雉何暇走,束缚笼中安得翔。可怜野雉亦有爪,两手捽鹰犹可伤。
-
《姑苏台》拼音版
草满污莱雪满峰,吴王台殿落青红。姑苏门外连宵泊,愁听寒山半夜钟。
-
《皇甫古台怀古》拼音版
山中谁筑读书台,玄晏先生著作来。载籍兼修高士传,行踪不与后人猜。天还有意怜衰草,云自无心锁绿苔。几度登临深景仰,长留明月共徘徊。南望离山簇晓烟,牛家别墅仰前贤。庭培老树流芳远,郡袭奇章继绪绵。父子天伦能悟主,诗书世业冀承先。于今梵刹仍居址,栋宇巍峨代几迁。
-
《凤台怀古用李太白韵二首·其二》拼音版
凤鸟不来人自游,古台高俯白云流。铜驰讵卧三吴陌,石马宁嘶六代丘。岸帻他乡怜短鬓,拂衣吾兴欲沧洲。从谁共倒长江水,为洗英雄旧日愁。
-
《凤台怀古用李太白韵二首·其一》拼音版
把酒高台咏昔游,千年事往水空流。青山故阅秦旌纛,碧草今伤晋苑丘。市柳亸丝迷旧碛,川霞飞绮映前洲。浮云白日终难蔽,寄语昔人暂破愁。
-
《蒋伯瑞梁仲玉皆余十年前知交也碧水圭峰相去百里一别数载乃得把臂长安缘亦悭矣时伯瑞兄假携仲玉先还余以选事稍阻不意行次姑苏复得》拼音版
归舟曾共泊姑苏,吊古登台酒百壶。珠海月明君载去,圭峰吟望一愁无。
-
《田光先生》拼音版
自古皆有死,徇义良独稀。奈何燕太子,尚使田生疑。伏剑诚已矣,感我涕沾衣。